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多家上市銀行定期存款占比同比上升超過1個百分點,部分中小銀行五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年內下調達40個基點。當前銀行業正經歷新一輪資產負債結構調整,通過主動管理存款定價策略應對市場環境變化,這一趨勢將深刻影響2025年銀行業務布局與盈利模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銀行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以來,隨著經濟復甦步伐放緩及政策導向調整,銀行體系面臨淨息差收窄壓力持續加劇。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銀行率先啟動存款利率下調動作,同時居民儲蓄行為呈現定期化特徵加重的矛盾現象。本文基於最新市場數據,分析銀行業在負債管理、客戶結構優化等方面的應對策略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進入2024年第四季度後,遼瀋銀行、眾邦銀行等多家地方性金融機構相繼下調定期存款及大額存單利率。以5年期大額存單為例,某民營銀行該產品利率年內從2.9%降至2.5%,降幅達40個基點;新安銀行則對兩年期和三年期儲蓄產品實施三次調降,最新利率分別定為2.65%與2.6%。分析人士指出,中小銀行通過差異化定價策略主動壓降高成本負債,是應對存款市場競爭加劇、緩解息差壓力的關鍵舉措。
儘管存款利率持續走低,居民儲蓄行為卻呈現明顯定期化傾向。交通銀行2024年報顯示,其活期存款占比降至33.08%,定期存款占比升至64.98%;招商銀行零售客戶定期存款比例同比提升2.15個百分點,企業資金活化不足導致活期存款日均占比下降超8%。鄭州銀行業務數據進一步印證這一趨勢:個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長近四成,而活期存款規模出現負增長。
面對存款定價與資產收益的雙重擠壓,銀行業正從產品創新、結構優化等多方面尋求突破。部分國有大行明確將提升零售信貸占比和非息收入作為重點方向,通過深化公私聯動增強客戶資金歸集能力。同時,銀行加速推進主動負債管理,強化存款與理財產品的銜接設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帳戶活躍度以增加低成本資金沉澱。
1. 定價策略精細化:通過分層利率設計平衡客戶留存與成本控制需求;
2. 客群結構升級:強化基礎客群建設,推動高價值存款占比提升;
3. 資產負債聯動:優化信貸投放與資金吸收的期限匹配度,降低流動性管理風險。
當前銀行業正經歷以負債端改革為核心的轉型期,利率調整既是應對短期壓力的戰術選擇,更是構建長期競爭力的戰略布局。隨著市場環境變化,預計2025年銀行將更注重主動負債管理能力培養,在存款定期化趨勢與淨息差收窄之間尋求動態平衡,推動業務模式向輕資本、高效率方向轉型。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