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消費信貸產品的多樣化,信用卡業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多家上市銀行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信用卡業務的流通卡量、消費交易總額與業務收入均呈現收縮態勢。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對信用卡未來發展的擔憂。然而,面對市場飽和和競爭加劇,銀行正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加強風險控制和創新場景化服務,力求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信用卡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信用卡業務自1985年在中國誕生以來,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消費者在小額支付場景中更傾向於使用手機支付,而非傳統的信用卡刷卡。此外,各類消費信貸產品的興起也進一步擠壓了信用卡的市場空間。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開立銀行卡99.13億張,其中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下降5.14%。這一數據反映出信用卡市場的飽和狀態。
面對這一趨勢,多家銀行開始收縮信用卡業務布局,並調整經營模式。例如,某大型銀行將信用卡業務從集中經營模式改為分行屬地經營,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需求。這種轉型不僅適應了市場環境的變化,也為信用卡業務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信用卡業務收縮的同時,銀行也在加強風險控制,以提升資產質量。近年來,監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銀行控制發卡規模和授信額度,避免過度授信和多頭借貸。這些政策直接壓縮了信用卡的新增發卡量,並促使銀行更加關注風險管理。
例如,截至2024年末,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65.57億元,信用卡貸款不良率1.75%,與上年末持平。另一家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22.3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9.61億元;不良率2.51%,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銀行通過優化風險管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信用卡不良率的增長。
儘管面臨挑戰,信用卡業務在促進消費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銀行通過加強與餐飲、出行、購物、娛樂等高頻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優惠活動和支付解決方案,提高了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和活躍度。
例如,某銀行信用卡中心持續開展消費補貼等活動,提升消費體驗和消費信心。同時,該銀行還精準聚焦老年群體、新市民群體和青少年群體,構建起分層分類的金融服務體系,切實滿足重點群體的金融需求。此外,銀行還通過「以舊換新」專項活動,助力推動商品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在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下,銀行正積極探索信用卡業務的線上化服務。近期,監管部門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核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激活信用卡業務。銀行應利用這一政策機遇,優化信用卡申請、審批、還款、查詢等全流程線上服務,提高辦理效率,助力提振消費。
此外,銀行還應結合市場需求和客戶特點,創新信用卡產品功能和服務模式。通過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個性化的客戶服務,如智能客服、個性化推薦等。通過持續的品牌宣傳和優質的服務,樹立信用卡在市場上的良好品牌形象,進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總結
信用卡業務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精細運營的轉型過程。面對市場飽和和競爭加劇,銀行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加強風險控制和創新場景化服務,力求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未來,信用卡業務將繼續在促進消費、服務民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數位化轉型和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信用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用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