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全球稀土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中國稀土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戰略性資源,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但去年國內稀土價格整體下行,直接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經營業績。在五家主要上市稀土企業中,僅一家實現淨利潤增長,其餘四家均出現顯著下滑,部分企業甚至陷入虧損。這一現象折射出稀土行業當前面臨的供需失衡、價格波動等多重問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4年主要稀土產品價格均出現大幅下跌。鐠釹氧化物均價為39.31萬元/噸,同比下降26.09%;氧化鏑平均價格183.52萬元/噸,同比下降21.98%;氧化鋱平均價格576.21萬元/噸,同比下降37.61%。價格下跌直接導致企業營收和利潤縮水,五家企業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北方稀土淨利降幅超過五成,盛和資源淨利降幅近四成,中國稀土和廣晟有色則分別虧損2.87億元和2.99億元,這是兩家公司近三年來首次出現虧損。僅有廈門鎢業實現淨利增長,歸母淨利潤達到17.28億元,同比增長7.88%。
2024年稀土市場呈現出明顯的供過於求態勢。國內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分別達到27萬噸和25.4萬噸,同比增加5.9%和4.2%。主要企業持續擴大生產規模,導致市場庫存不斷積壓,部分企業庫存量顯著增加。
以北方稀土為例,其稀土鹽類和金屬庫存分別同比增長18.3%和78.12%,總庫存量達16.5萬噸。中國稀土的存貨價值同比增長24.6%,達到18.76億元;廈門鎢業的存貨價值約為83.83億元,同比上漲13%。
國際稀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儘管2024年稀土礦進口量為12.5萬噸,較2023年減少4萬多噸,但由於2023年疫情後進口恢復帶來的高基數,且受緬甸國內爭端影響,進口量仍處於近年高位。與此同時,國外稀土項目快速發展,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產量持續增加,並逐步向下游市場延伸布局,加劇了全球稀土市場的供應壓力。
面對行業困境,中國政府加大了對稀土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稀土管理條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為行業規範有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相關部門還發布了《稀土開採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辦法(暫行)》等文件,從總量調控和信息追溯兩方面加強供給端管控。
此外,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稀土價格下行壓力。作為全球唯一具備稀土全產業鏈產品生產能力的國家,中國的政策調整對全球稀土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
儘管2024年整體表現不佳,但行業回暖跡象已經顯現。多家企業今年一季度業績明顯改善,中國稀土一季度淨利潤7261.81萬元,廣晟有色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00萬5000萬元,均實現扭虧為盈。
從市場表現看,稀土價格自去年7月開始呈現上行趨勢,並延續至今年4月。進口礦數量持續縮減,供應端表現堅挺,需求端也呈現平穩釋放態勢,為稀土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總結來看,2024年稀土行業經歷了嚴峻考驗,但也為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政策支持、行業自律和市場調節的共同作用下,稀土行業正逐步走出困境。隨著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稀土作為戰略性資源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