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國內上市銀行整體運行保持穩健態勢,但個體間資產質量分化現象持續加劇。分析顯示,在對公業務風險逐步收斂的同時,零售貸款尤其是經營貸領域的不良生成壓力顯著上升,成為影響行業資產質量的關鍵變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零售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上市銀行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穩健,但撥備覆蓋率延續小幅收窄趨勢。這一變化反映出行業在風險緩釋能力上的動態調整,同時也凸顯了不同銀行間經營策略的差異化表現。部分機構通過強化風控體系、優化信貸結構等方式抵禦壓力,而少數銀行則面臨更大的不良化解挑戰。
從企業端看,銀行對公貸款資產質量整體呈現向好態勢,但特定行業仍存在波動風險。其中,建築行業受項目周期和資金鍊壓力影響,不良率有所抬頭;批發零售業則因消費復甦分化,部分企業償債能力承壓。這一現象提示銀行業需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強化對高風險行業的動態監測。
零售貸款領域成為當前資產質量波動的「主戰場」。數據顯示,個人消費貸、按揭貸等傳統業務保持相對穩定,但經營貸不良生成率顯著上升,部分銀行該類貸款不良率同比增幅超過其他類別。這與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經營環境變化密切相關,反映出經濟復甦過程中市場主體韌性差異加劇的問題。
面對資產質量壓力,銀行業通過「雙管齊下」應對風險:一方面適度控制撥備計提增速以維持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大幅增加不良貸款核銷規模,加速存量風險出清。這一組合策略在保持財務穩健性的同時,也為未來業務擴張預留了彈性空間。
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直接影響銀行業資產質量表現。經濟活躍地區的金融機構憑藉優質客戶資源和多元化業務布局,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而部分區域性銀行則通過深耕本地市場、強化不良資產處置效率,在競爭中形成特色化優勢。
前瞻指標顯示,零售信貸領域的不良生成壓力短期內或難以緩解,尤其是經營貸風險仍需持續關注。銀行業需進一步優化客戶篩選機制、加強貸後管理,並依託數位化工具提升風控精準度。同時,在區域分化加劇的背景下,差異化戰略將成為銀行平衡收益與風險的核心路徑。
總結
當前銀行業資產質量呈現「總體穩健、結構分化的複雜態勢」,對公業務風險收斂與零售信貸壓力並存的局面短期內仍將延續。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在於如何通過精準風控和區域化策略,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有效控制不良生成,而零售信貸尤其是經營貸的質量表現將成為這一進程的核心觀察指標。
更多零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零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