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小米在智慧型手機核心部件研發領域持續深耕,歷經十年技術沉澱後推出第二款自主研發的手機系統級晶片(SoC)。這款名為玄戒O1的新品不僅標誌著其在高端晶片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更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向核心技術自主化邁進的決心。隨著5月15日官方信息的披露,小米自研晶片的技術路線與產業布局再次成為行業焦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公開報導顯示,小米成功流片中國首款3納米工藝手機SoC晶片。儘管尚未公布完整參數,但相關線索表明,這款命名為玄戒O1的新品可能採用台積電第二代4納米製程技術,並集成Arm公版架構CPU與GPU組合。分析指出其CPU或採用8核/10核三叢集設計,搭載最新CortexX925超大核及ImmortalisG925 GPU,綜合性能有望比肩甚至超越驍龍8 Gen2。在基帶方案上,該晶片可能通過外掛方式整合成熟解決方案,進一步優化通信能力。
小米的晶片研發始於2014年成立松果電子,並於2017年推出首款手機SoC澎湃S1。這款採用台積電28納米工藝的晶片雖集成八核A53 CPU與MaliT860 GPU,但受限於製程及基帶技術,未能實現市場突破。此後小米調整策略,逐步構建涵蓋影像、充電管理等細分領域的「小晶片」矩陣,並在2021年後推出澎湃C系列、P系列和G系列產品。與此同時,通過成立註冊資本達15億元的上海玄戒技術公司(後擴展至北京),小米持續強化SoC研發力量。
玄戒O1的研發路徑體現了小米對晶片核心技術的戰略思考。其採用先進位程工藝提升能效比,同時通過公版架構確保性能上限,並藉助外掛基帶實現功能模塊化組合。這種模式既規避了自研5G基帶的技術風險,又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據推測,該晶片將首發於小米15周年旗艦機型,成為衡量其高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從2014年涉足晶片領域至今,小米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印證了「做晶片至少需10億元起跑線」的行業共識。玄戒O1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係企業自身技術路線選擇,更將影響國產手機SoC在高端市場的突圍進程。隨著3納米級工藝的落地應用,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積累正逐步轉化為產品競爭力,其研發經驗也為國內科技產業提供了可借鑑的技術路徑與商業邏輯。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