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中國商務部針對進口共聚聚甲醛的貿易行為作出重要裁定,決定自2025年5月19日起對來自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相關產品徵收反傾銷稅。這一舉措旨在維護國內工程塑料產業的公平競爭環境,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工程塑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25年第25號公告,經全面調查確認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存在傾銷行為,且該行為已對中國大陸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調查結果顯示,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產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導致國內企業面臨不公平競爭壓力。依據《反傾銷條例》相關規定,中國決定採取關稅措施進行貿易救濟,實施期限為5年。
本次反傾銷稅徵收採用分國別、分企業的差異化策略:
美國企業被統一課徵74.9%的高額關稅;
歐盟企業整體適用34.5%的稅率;
台灣地區企業中,寶理塑膠股份有限公司和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被徵收3.8%及4.0%,其餘企業則需繳納32.6%;
日本企業方面,寶理塑料株式會社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分別承擔35.5%及24.5%的稅負,其他日本公司適用35.5%的標準稅率。
作為性能優異的工程塑料,共聚聚甲醛憑藉高強度、耐疲勞和耐蠕變等特性,在多個關鍵行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其應用場景涵蓋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及醫療器具等領域,並可部分替代金屬材料,是推動輕量化、環保化製造的重要原料。中國此次採取的貿易措施,既是對本土產業競爭力的保護,也體現了對高附加值新材料發展的戰略重視。
該反傾銷稅將顯著增加相關進口產品的成本,短期內可能影響跨國企業的在華供應鏈布局。但從長遠看,此舉有助於國內企業提升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並推動工程塑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五年內,中國料將持續關注國際市場動態,通過合理運用貿易救濟工具維護產業安全邊界。
綜上所述,此次反傾銷稅的實施體現了中國政府對關鍵材料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決心。在保障國內市場公平競爭的同時,亦為國產共聚聚甲醛技術升級提供了緩衝空間,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工程塑料領域的戰略地位。
更多工程塑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程塑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