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
近期,某新能源汽車品牌推出一項引發廣泛討論的員工激勵計劃:購買特定車型可申請"離職旅行",這一舉措在提升銷量的同時也招致質疑。與此同時,該企業面臨市場表現與用戶口碑的雙重挑戰。
該品牌通過內部活動宣布,員工若購買旗下G318無憂穿越版車型,可申請暫停勞動合同進行長期休假,並承諾未來召回。這一政策被部分網友解讀為變相減員策略——員工離職期間不計工齡且無需支付薪酬,可能降低後續裁員成本。
儘管該品牌高管回應稱此舉旨在"解決員工假期需求"並強調正在制定合規方案,但市場普遍質疑其動機與操作合法性。分析指出,這一創新福利背後折射出車企在人力管理領域的壓力測試,需平衡企業目標與員工權益保護的邊界。
數據顯示,該品牌2024年累計交付量為24.3萬輛,未達28萬輛年度目標;而2025年設定激進的50萬輛目標。為衝刺銷量,其近期對多款車型實施大幅降價:S07降價3萬元,G318降幅達1.25萬-3萬元。
然而促銷策略引發老車主集體抗議。車質網顯示,今年2月該品牌投訴量激增,黑貓平台G318換代糾紛投訴近400例。行業觀察認為,通過員工購車消化庫存雖可短期提振數據,但損害用戶信任將反噬長期發展。
作為該品牌重點越野車型,G318自去年6月上市後陷入多起質量糾紛。車主反饋顯示,該車存在無規律下電、車機卡頓、雷達盲區等技術缺陷,浙江某車主更指出"車內休憩時突發斷電可能引發窒息風險"。
與此同時,即將改款的G318引發老用戶對售後保障的擔憂——配件供應短缺與OTA升級滯後問題尚未解決。疊加新舊車型價差矛盾,該品牌在技術創新與品控能力上的短板正成為市場擴張的隱形枷鎖。
總結:創新探索需平衡多方訴求
從"離職旅行"到激進促銷,再到質量爭議,這家新能源車企的發展路徑凸顯行業普遍痛點:在追求銷量目標時如何兼顧用戶體驗,在管理創新中怎樣規避法律風險。若不能妥善處理現有矛盾並重建用戶信任,即使短期達成銷售數字,其品牌價值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嚴峻考驗。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