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小滿時節,金色麥田連成片,我國自南向北掀起夏收熱潮。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關鍵節點,當前長江中下游、黃淮海等主產區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各地多措並舉保障「三夏」生產順利推進,為全年糧食穩產增效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小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湖北省自5月中旬起開啟南向北的收割進程。受氣候影響,今年小麥成熟期較往年提前一周,全省投入9.3萬台聯合收割機參與夏收,並通過智慧農機調度系統實時監測作業進度。農業農村部門聯動交通、氣象等多部門成立應急專班,24小時跟蹤天氣變化與農機轉運情況,截至5月20日,湖北多地已啟動搶收工作,預計本月底全面完成小麥收割任務。
作為全國最大的小麥主產區,河南省以占全國6%的耕地貢獻了四分之一的小麥產量。該省連續8年實現糧食總產量超1300億斤,每年向外調出原糧及製成品達600億斤以上,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區域。截至5月20日17時,河南已收穫小麥614.8萬畝,南陽、駐馬店等地成為當前收割重點區域。全省通過「一噴三防」技術推廣和抗旱灌溉措施,有效應對乾熱風等氣象風險,為夏糧豐產提供堅實支撐。
中央氣象台於5月20日發布今年首份《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預計5月下旬主產區天氣以晴好為主,利於小麥成熟和機械化作業。農業農村部與氣象局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通過每周兩次的專項預報向重點省份推送「乾熱風」「連陰雨」預警信息,並結合實時衛星遙感數據優化農機調度路線,最大限度減少不利天氣對收割進度的影響。
結語
從長江流域到黃淮平原,夏收的號角已在希望的田野上吹響。通過科技賦能、政策護航與氣象精準服務的深度融合,我國正全力推進「三夏」生產提質增效。隨著各主產區搶收工作高效展開,不僅為全年糧食穩產提供堅實保障,更以實際行動築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更多小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