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我國基礎化工行業正經歷關鍵轉型期。在供給端結構性調整與需求端政策刺激的雙重作用下,行業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區間,但增長潛力逐漸顯現。當前市場環境下,存量產能消化周期疊加終端產業回暖動能增強,為行業提供了中長期價值重構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化工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5月23日,石油化工和基礎化工板塊PE(TTM)分別為18.2倍與23.4倍,較歷史均值分別溢價13%和折價14%,表明基礎化工行業已處於戰略性配置區間。供給端方面,近五年行業資本開支增速放緩至低位,存量產能消化周期預計延長至2025年末;但需求側邊際改善顯著,政策對內需的刺激效果逐步顯現,特別是製造業升級與消費復甦將帶動終端產業回暖。例如,丙烯酸(華東)、TDI(上海)等產品近期價格漲幅達3%-6%,印證了結構性機會已現端倪。
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政策導向下,新材料領域正成為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2025年重點跟蹤的130個化工品價差中,三聚氰胺、軟泡聚醚等產品價差周漲幅超8%,其中順酐價差(丁烷)環比擴大至歷史高位。這與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密切相關:高端電子化學品、高性能膜材料及生物基材料等領域需求激增,帶動行業技術壁壘持續提升。例如,碳酸二甲酯(華東)價差較年初擴大42%,反映新能源產業鏈對關鍵化工中間體的剛性需求。
部分資源類化工品在供需錯配下維持高景氣度。截至5月16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量達4.43億桶,環比增加0.3%,但OPEC+潛在增產預期與伊核談判僵局仍為供給端帶來不確定性。值得關注的是,資源品頭部企業通過產能規模擴張持續強化競爭優勢:燒鹼(山東)、PS等產品價差周漲幅均超5%,印證了行業集中度提升邏輯。同時,國際貿易摩擦風險雖對中期需求構成壓制,但國內"以內循環為主"的產業政策為資源品提供了安全邊際。
當前市場環境下,需重點關注三類機會:一是受益於內需擴張的消費屬性化工品(如聚酯產業鏈);二是技術突破驅動的新材料賽道(如電子特氣、碳纖維原絲);三是具備成本優勢且產能釋放確定性強的資源型標的。同時需警惕原料價格波動風險,特別是原油價格若跌破58美元/桶閾值可能引發行業盈利承壓。
總結:2025年基礎化工行業正處於估值修復與結構轉型的關鍵窗口期。在政策紅利、技術疊代及供需再平衡的多重催化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有望率先實現業績與估值雙升。建議投資者持續跟蹤原油價格走勢、終端需求復甦節奏以及新材料國產替代進程,在波動中把握確定性機會。
更多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