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飲食商會近日提供的一份清單顯示,當地餐飲業稅費有50項,稅費總額約占企業營業收入的12.5%,而且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也與珠寶金飾執行同一標準。「稅重費多」已經開始對餐飲行業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以招牌菜白切雞為例,「相當於顧客點一隻雞,在享用前,雞的一條腿已被稅費『吃』掉了!」
「稅重費多」制約餐飲業發展
據悉,這裡的50項稅費中,占比最高的是營業稅,按營業收入5%的比例徵收,與房地產、汽車銷售、金融保險業等相同,高於建築業等民生服務行業3%的比例。而針對餐飲業的其他29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指定項目收費,雖然總金額不是太多,但所引發的多頭上門收費、強制收費、搭車收費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不僅稅費項目多,執行標準還高。各地餐飲企業稅費負擔和收費項目雖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負擔都不輕。如重慶,目前餐飲業除繳納5%的營業稅、25%的企業所得稅外,還要繳納城建稅、地方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印花稅等,稅負明顯偏重。這幾年,餐飲企業人力成本、房租成本上漲,而公務消費銳減,在「兩頭夾擊」的現實語境下,餐飲業要想全面轉型,困難重重。說餐飲業全面進入「低利潤」時代,恐怕還算樂觀的,再這麼下去,許多餐飲企業所面臨的,恐怕不是全面轉型,而是「轉行」。
大眾化轉型勢在必行
顯然,這不是大眾所希望的。高端餐飲已紛紛向大眾市場轉型,整個餐飲業已開始邁入大眾消費時代。既然如此,稅費就不能依舊「高端化」。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事實上,餐飲業作為基本的生活性服務業,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過程中,具有見效快、效果好的作用。對餐飲業「放水養魚」,既有利於行業發展,又有利於民生。過去人們對餐飲業「另眼相待」,其實都是公款消費惹的禍。而今餐飲業轉型,回歸大眾,有必要調整稅費標準,並給予政策扶持。
一些地方比如浙江已經有所動作,提出為困難餐飲企業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費。期待各地都能積極跟進,為支持餐飲業轉型邁出堅實的步伐。
更多餐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餐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