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OLED電視市場基數仍然太小面臨液晶電視強勁競爭

OLED電視市場基數仍然太小面臨液晶電視強勁競爭

2015-01-01 10:02:2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最新報告,2015年OLED電視銷量預計將是2014年的十倍,達到77萬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對比於全球一年2.4億台的電視銷量,OLED電視儘管快速增長,但基數仍然太小,仍面臨液晶電視強勁的競爭。

  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電視的銷量快速增長。據DisplaySearch的數據,2014年OLED電視全球市場銷售量為7.7萬台,市場總額達2.84億美元,較2013年的4300萬美元增長5.6倍以上。與之相比,LCD電視市場總額達到976億美元,但增速僅為4.3%;而整體電視市場增速僅為1.2%。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中國國產彩電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預計,OLED電視面板市場規模2015年將增長10倍,達到77萬片;2021年將達到1650萬片,市場規模達到70億美元。

  張兵估計,2015年OLED電視機的銷量也相應會有十倍的增長,即達到77萬台的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OLED電視市場的猛增中,西歐成為一個重要的動力引擎。數據顯示,2013年二季度起,西歐市場OLED電視的市占率超過50%(銷售量為準),2014年,西歐銷出的OLED電視占全球的30.7%,成為最大的OLED電視市場。

  相對而言,全球電視前三大市場中國、北美和亞太,目前OLED普及率方面遜於西歐。2014年北美和亞太售出的OLED電視為全球的18%左右,而中國則僅為11%。

  在世界最大的電視市場中國,2015年多家大型電視廠商將推出OLED電視。2014年,中國售出的OLED電視不到萬台,預計2015年的銷量將會倍增。

  不過,張兵認為,OLED電視的基數仍然太低。2014年PDP(等離子)電視宣布退出市場,當年銷量仍有1000萬台,而全球OLED電視預計到2019年的銷量仍不到1000萬台。OLED電視仍然需要克服參與廠商較少、成本較高的難題。

  張兵打比方說,就算55英寸OLED電視面板成本降至10000元人民幣(下同),整機成本13000元,含稅價成本15000元,要實現賺錢定價需達到20000元以上。而55英寸液晶電視一般價格在4000元左右,高檔產品達到7000元,兩者價格仍有2倍差距。所以,OLED電視普及仍需時間。

  國內某彩電企業的一位區域銷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4K(超高清)、曲面仍是今年國內彩電市場延續的熱點。曲面電視方面,三星、LG走兩條路線,三星去年暫停OLED面板擴產計劃,將高端產品聚焦在曲面4K液晶電視;而LG憑藉OLED電視面板資源,力推曲面OLED電視,兩個陣營形成交鋒。事實上,液晶陣營2015年還通過量子點技術,縮小液晶電視與OLED電視在色域上的差距。

  「最後誰勝出,還要看消費者的接受情況。」這位區域銷售負責人說,目前OLED電視的價格不那麼親民,LG的55英寸曲面OLED電視大約在3萬元以上,4K的77英寸曲面OLED電視價格更貴;而55英寸液晶電視,便宜的4000元上下,旗艦產品也才上萬元。「所以,OLED電視現在還在成長階段。」

  2014年,創維、康佳、長虹等中國彩電廠都推出過OLED電視新品,但總體銷量不大。上述區域銷售負責人坦言,今年LGD將加大與中國彩電廠合作推廣OLED電視的力度,但具體的銷量還得看LGD的OLED電視面板供應量,以及OLED電視的研發和量產情況。

  張兵直言,從全球彩電市場看,LG想出奇招,憑OLED電視接近、超過三星。三星RGB三色OLED電視的路暫時走不通;LG白光OLED電視的路走通了,但良品率和成本問題還需解決。「最終能否突破,取決於OLED產業布局能否擴大,如參與者太少,成本將難以降下來。」

更多電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