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旅遊業商業化程度太高 千街一面到底誰之過

旅遊業商業化程度太高 千街一面到底誰之過

2015-01-01 10:31:5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年來,旅遊行業的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成都的錦里、北京的南鑼鼓巷、上海的田子坊、桂林的陽朔西街,所到之處,人們不禁發現,為何這些景點似乎千篇一律,一樣的酒吧、炸雞排和工藝擺件,遍布在這些景區中。然而這些看似各具風情,實則千街一面。商業化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旅遊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2001人參與)顯示,78.5%的受訪者會把當地風情街當做旅遊時必游的一站,58.3%的受訪者直言這些風情街的商業化程度太高。

  58.3%受訪者認為風情街商業化程度太高

  調查顯示,受訪者印象最深的風情街是上海田子坊和城隍廟(40.0%),其次是南京夫子廟和秦淮河(39.4%),排在第三位的是杭州河坊街和宋城 (32.4%)。除此之外,北京南鑼鼓巷、成都錦里和寬窄巷子、桂林陽朔、西安回民街、廈門中山路和嘉興西塘等,都是受訪者出遊的熱門選項。

  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職員王俊博是一名旅遊愛好者。每次旅遊,他都喜歡去當地風情街轉轉,尋找特色美食或者購買本地的物件。在王俊博看來,風情街是地域文化的象徵,風情街展現出的文化與自己生活地方的差別越大越好,這樣才能體現旅遊改變生活態度、拓展視野的意義。

  80後小伙兒陳末東趁著端午節去了一趟安徽黃山屯溪老街。整條街無論是建築特色,還是售賣的筆墨紙硯,確實很有當地特色,能清晰感受到古徽州重教重文的濃厚風氣。陳末東認為,遊覽這種文化特色鮮明街區,每一眼都是新知,收穫頗豐。

  調查顯示,72.2%的受訪者遊覽風情街的目的在於體驗當地特色,62.7%的受訪者是為了尋找特色美食,54.1%的受訪者是為了購買特色工藝品。在實際體驗方面,58.8%的受訪者肯定了風情街吃、住、行的便利性和選擇的豐富性,34.9%的受訪者則認為風情街給自己的體驗很一般。

  日前,南鑼鼓巷在歷史文化街區評選中落選。在北京南鑼鼓巷東棉花胡同生活的王維民告訴記者,那裡正宗老北京風味的餐飲店其實很少,賣的旅遊紀念品大都是其他地方產的。記者注意到,南鑼鼓巷800米長的街道兩旁,賣得最火的是雞排、烤魷魚這些小吃。「即使這樣,來這裡的人還是很多。每天凌晨兩三點鐘都還有很多人在街上,尤其是那些酒吧,太吵了。」王維民抱怨說,南鑼鼓巷的歷史文化已經被商業化沖淡了。

  陳末東說,屯溪老街的風景雖好,然而沿街店鋪所售的產品他卻不敢買。「同樣一把刻有千字文的竹製戒尺,不同店有好幾種價格,有的賣15元,有的則要35元」。

  調查顯示,風情街被受訪者詬病的問題包括商業化程度太高(58.3%),擁擠、魚龍混雜(51.6%),物價太貴、欺行霸市(38.8%),商品以次充好(32.5%),千街一面(27.2%),衛生狀況堪憂(24.4%),乞討者、小偷太多(19.8%)等。

  62.0%受訪者直言全國各地風情街長得都一樣

  調查中,62.0%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各地的風情街長得都一樣。

  究其原因,64.0%的受訪者認為商業街區強調人氣聚集,從策略上會選擇快速複製;50.4%的受訪者分析目前的旅遊商業本身就有同質化特點;40.2%的受訪者指出旅遊部門缺乏長期經營規劃,縱容了商業泛濫;24.3%受訪者指出現在的遊客就喜歡「打卡式」旅遊。

  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專業大三學生鄭志忠分析,全國各地雖有鮮明的人文歷史差異,然而在強調經濟發展的當下,他們的意圖與目標卻都是一致的,因而面對旅遊業,也會有趨同的發展思路和商業計劃。

  既然很多風情街都是帶有本地特色建築人文氣息的老街,究竟應該如何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係呢?調查中,89.9%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強調保護,52.9%的受訪者認為應該保護與開發兼顧,8.1%的受訪者認為應以開發為主。

  「對歷史文化街區破壞最為嚴重的,是將原住民趕走。」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會員曾一智認為,趕走原住民也就意味著把歷經百年才凝聚、融合而形成的文化聚落打散了,祖輩傳承的歷史文脈就此被割斷,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而且,從物質文化遺產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侵入的破壞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改造後的歷史文化街區,不僅僅是拆真建假,破壞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風貌、傳統格局,還完全變成商業業態,或者將原本真實的生活場景變成了表演式的商業展示」。

  「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招商或者旅遊開發很難贏得預期的商業回報。」曾一智舉例,之前北方某城市鮮魚口歷史文化街區的大江胡同拆舊建新,被改造為台灣一條街,但經營了沒多久,裡面的台商就陸續撤走了。「根本原因在於,它非自然聚集而是通過政府招商形成的。相較於為遊客服務這項新功能,老字號之所以能站得住腳,是因在長期服務周圍居民的過程中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對於風情街普遍拆古建新、一味相互複製的原因,曾一智認為,這和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不無關係。「政府、開發商和遊客這幾個主體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負主要責任的還是政府。要杜絕無節制的破壞性開發,最主要的還是加強法制建設,尤其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另外,保護工作進展艱難,與產權不明晰也有很大關係。落實好相關政策,把房屋還給原始產權人,也應引起足夠重視」。

  「現在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任何景區其實都需要『回頭客』。」鄭志忠認為,對於歷史文化街區,應依法保護其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其人房共存活態傳承的歷史文脈,改善基礎設施。相關旅遊行業信息請查閱《2015-2020年中國旅遊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旅遊業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