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試點將於5月1日全面推開,旅遊業者面臨的情況非常複雜。由於景區、火車票、機票、農家樂等開出的都是普通發票,這令旅行社業者無法進行進項稅抵扣,因此在5月營改增實行後,旅行社如何繳納增值稅將是個問題,業者目前大多在觀望,也不排除會採取漲價來保利潤的舉措。
不過,4月28日,國家旅遊局在官網上明確表態說,5月1日,新一輪營改增將實施,旅遊市場也將進入旺季,包括飯店業在內的各類旅遊企業不能以營改增為由藉機漲價。
據新稅改制度相關規定,營改增後不變的是對旅遊收入者繼續執行差額徵稅的政策。變化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納稅人身份的變化,由營業稅納稅人改為增值稅納稅人,而增值稅納稅人又區分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分別為3%、6%;二是扣除項目的變化,原來營業稅可從銷售額中扣除的項目有住宿費、餐飲費、交通費、門票費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遊企業的旅遊費用,而增值稅可扣除的項目比原政策新增一項「簽證費」,令進項稅基數降低,稅負下調,從理論上來說,對於以出境游為主的旅行社而言是利好。
舉例而言,一家年營業額為100萬元的企業,其需要繳納的稅額為100萬×3%即3萬。稅收負擔與原本需繳納的5萬相比降低40%。如果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則歸為一般納稅人,用以往5%的營業稅來計算。營業稅的一個弊端在於產品流通過程中要重複徵稅,因為營業稅只看營業全額不看增值。
所謂的增值稅即按「增值部分交稅」。如果企業以100萬元從供應商處採購產品,120萬元銷售出去,其中多出的20萬即增值部分。營改增之後,按照6%的稅率計征增值稅。企業只需交1.2萬元的稅金(120萬×6%-100萬×6%=1.2萬),少於營業稅。
營改增實行後,旅行社如何從供應商處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進項稅抵扣並降低稅負是關鍵。
景區門票、火車票和機票等都不是增值稅發票,目前只有汽車公司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還有一些私人承包的景區根本無法給出規範的發票,至於住宿業則要看其具體的業態,如果是正常的酒店則還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如果是農家樂等項目則最多只能給出普通發票,甚至有時候連發票都沒有。一位旅行社負責人表示。
不少旅行社業者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旅遊的「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中,時常出現開具不了增值稅發票的上游業者。
增值稅發票還要看具體的性質,必須是增值稅專用發票才可以用於抵扣,因此旅行社業者必須要獲得景區、酒店、交通等方面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旅行社才可以在自己交稅時抵扣。但是根據目前不少業內人士反映的狀況,旅行社要全面獲得可抵扣的上游商家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有些困難。
既然難以抵扣,則旅行社業者預估在營改增實行後,不排除其理論上交稅減少但實際上稅負增加的尷尬。部分業者透露,如果增加的成本過多,則不排除未來會在一些相關旅遊產品上進行漲價來保證自身利潤。
雖然漲價不是好方法,我們也看到部分高端酒店借營改增漲價後被約談的事情,但做生意總要盈利,如果超出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可能要通過漲價來保證利潤。要知道,旅行社的利潤本來就很薄,不少旅遊線路產品的毛利率都不到8%,如果進項稅無法抵扣則直接影響利潤。
旅行社方面也在尋求對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負責人表示,如果具有經濟實力的話,則業者可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來增加抵扣稅款,比如用車、固定資產等。但長遠而言,旅遊業者不可能每年都大量採購電腦、交通大巴等,故而此策略不可長久。
有些旅行社則在謀劃註冊新的旅行社相關公司或者會展服務公司,希望通過新公司的一些業務可以獲得比較規範的增值稅進項抵扣。更多相關旅遊業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旅遊業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