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製造約占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的7%。衛星導航是商業航天行業下游主要應用領域之一,是採用導航衛星對物體進行精確導航定位的技術。以下對航天技術特點分析。
2019-2023年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我國商業航天行業產業鏈中地面設備製造和衛星應用及運營環節各占行業總規模的45%,衛星製造和衛星發射占行業總規模比重較小,分別為7%和3%。
作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唯一以航天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航天基地大力建設通航產業引領彰顯區、航天特色集中發展區,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已構建起國家航天、人工智慧、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九大產業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啟了高質量發展通道。現從四大特徵來分析航天技術特點。
商業航天是航天技術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和航天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產物。在美國,商業航天的正式提出是在冷戰後期。1982年的美國國家航天政策將航天活動分為軍事航天和民用航天兩大領域,而軍事航天又分為非密和保密兩類。1988年,根據航天發展形勢需求,美國國家航天政策才首次將商業航天從軍事航天和民用航天中獨立出來,並予以正式承認。
不同於軍事航天和民用航天,商業航天並非由政府直接規劃投資,而大都是由私營企業投資。追求經濟回報、以盈利為目的才是商業航天企業參與商業航天活動的本質和目的。
商業航天活動是市場驅動下的航天活動,各項業務開展按照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運行。如政府按照公開競爭原則採購商業航天產品或服務。
商業航天雖然按照市場機制運行,但是並不是完全的自由經濟,同時也必須受國際規則、國家法律等的約束,要符合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利益。如美國商業航天對外合作必須服從國家航天技術產品出口管控制度。
航空航天事業對國家的重要性無與倫比,航空航天事業對國家,從軍事國防上講,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從國防意義上講,在現代戰爭中,空戰已經占據著主導地位。像軍用飛機、飛彈、航母這些衡量著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的重要指標,和國家的航空航天技術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繫。在歷史上,航空航天技術的每一項突破幾乎都源於軍事目的。
更多航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