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3.5%。航天技術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高技術群,薈萃了當今世界上科學技術的許多最新成果。以下對航天產業布局分析。
2019-2020年H1我國商業航天主要上市企業有航天電子、中國衛星、航天科技、海格通信、航天電器等。2019-2023年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其中2019年航天電子總營收137.1億元,領跑全國。中國衛星、航天科技總營收在50-65億元之間,位列第二、第三。
近期多地密集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其與2020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台鼓勵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相關。一方面,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表示要扶持航空產業;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密集出台的政策成為推動地方爭相布局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推動力。現從五大區域來分析航天產業布局。
環渤海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經濟優勢,是國內航空製造業重要的研發、設計和製造基地。
北京是國內航空製造業人才與科技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擁有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以知春路、中關村為核心的北部研發製造基地,以大興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為重點的南部高端製造集聚區和以順義航空航天產業園為載體的航空應用集聚,使北京成為國內航空製造業的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天津在A320總裝項目的帶動下形成航空製造和配套企業的聚集,擁有空客A320總裝、中航工業直升機基地、美國古德里奇飛機短艙、法國左迪雅戈航空設備維修、泰雷茲雷達組裝、加拿大FTG航空儀錶盤、德國漢莎航空貨棧和海航租賃控股、大新華物流等一批世界一流航空項目。河北依託中航工業原有布局,近年來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在石家莊、承德等地通過引進合作,開展輕型飛機、直升機的生產製造。遼寧以瀋陽航高基地以及瀋陽通航園為核心,以航空器組裝製造、零部件製造為重點,以飛機維修、航空物流與保稅、通用航空運營為支撐,發展航空產業。
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龍頭,江蘇、浙江兩翼協同發展,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製造在內較完整的裝備製造產業鏈。
上海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與智力、資本匯集地,以中國商用飛機為核心,依託615所、633所、118廠,發揮新支線客機和C919大型客機主製造商的主導作用,集中了中航工業商用航空發動機公司、航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關鍵配套企業,初步形成了民用飛機研發設計、航空電子、總裝製造、試驗測試、營銷服務較完整的產業鏈條。江蘇的航空製造業主要布局在南京和鎮江,南京擁有雄厚的航空製造業研發和生產能力,吸引了輕型飛機製造、直升飛機製造、空中轎車公務飛機製造以及航空發動機維修服務等項目聚集。鎮江以C919配套作為契機,發展航空製造配套產業,已聚集涉及C919客艙內飾系統、機身複合材料、鋁材、燈具、座椅等各方面輔助裝備的FACC、航天三院、愛勵國際、鼎勝鋁業、捷科彤明、美國古德里奇公司等國內外企業。浙江是國內私人飛機購買最為活躍的地區,依託豐富的民間資金和活躍的民營機制,重點發展民用輕型飛機、飛機零部件及附屬專用設備、航空電子儀器設備、機場專用設備、機上易耗品等產品,同時通用航空運營市場較為繁榮。
珠三角地區基本形成以珠海為龍頭,以廣州、深圳為依託的「三角形」航空產業空間布局。
珠海依託珠海航空產業園,打造集飛機製造、發動機和機載配套一體化發展的航空製造產業鏈,形成展覽、維修、培訓、保障服務等服務業配套發展的華南航空產業集聚區,聚集了中航通飛、美國西銳FBO、民航校飛中心南方基地、廣東西工精密機械、青島黎明雲路、亞飛希科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廣州天海翔無人機等一批航空相關企業。廣州航空產業主要分布在廣州空港經濟區,重點發展航空材料、航空相關裝備製造、精密機械加工等,同時依託南航總部,積極發展航空運營服務業,根據計劃「十二五」期間南航將在廣州投資100億元建設航空產業城,建設南航總部基地、航空金融中心等。深圳依託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及完善的產業配套環境,發展航空電子製造與零部件製造,擁有深圳凱卓立液壓公司、深圳三葉精密製造公司、深圳艾特航模公司等航空零部件配套研發、生產企業。
中部地區:航空製造業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湖北。
湖南航空產業主要集中在長株潭地區,以中小型發動機、飛機傳動、起落架、中輕型燃氣輪機、飛機剎車材料及產品為主,擁有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中航飛機起落架責任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其中株洲是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掛牌的「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和「軍民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江西航空產業以南昌、景德鎮、九江為中心,以直升機、教練機為主要產品,現擁有兩個飛機研究所、兩所航空院校,在產業規模、航空產業配套、人才儲備、技術儲備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是國家重要的航空產業研發生產基地和航空工業資源大省。湖北航空產業主要依託中航工業,布局在武漢、襄樊、荊門三地,其中武漢主要生產航空儀表,襄陽主要生產航空救生裝備、椅座等配套裝備,荊門則集中了湖北航空設備研發力量,中航工業荊門特飛所已自主研發A2C水上飛機、海鷗300水陸兩棲飛機等多種型號的飛機。
西部:航空製造業以四川、陝西為龍頭,產業特色鮮明,四川與陝西依託工業基礎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勢頭最為強勁。
陝西以西安為中心,蒲城、咸陽、寶雞、漢中為支撐形成「一基地五園區」的航空產業發展格局。閻良重點發展整機製造、大部件製造和零部件加工;蒲城重點發展通用飛機的整機製造、零部件加工、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等;咸陽重點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客改貨、公務機託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項目;寶雞重點發展飛行員及空勤、地勤人員培訓、公務機試飛、轉場飛行訓練等項目;漢中依託陝飛公司,重點發展整機製造、特種機改裝和零部件加工。四川以成都天府新區為核心,綿陽、德陽、宜賓和瀘州為支撐,形成整機、發動機、重要零部件、航空電子、維修服務為支撐的航空製造業產業體系;重慶航空產業是在近年來招商引資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2011年以來,重慶先後與瑞士皮拉圖簽訂PC-6、PC-12的製造、維修合作框架協議,與美國海因茨天頂飛機簽訂協議生產CH2000等六個機型,與霍尼韋爾簽訂框架協議生產航電設備等飛機零部件,與歐直簽訂投資框架協議生產輕型直升機,與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在兩江建立中國民航學院重慶分院。
當前各地方政府聚焦航空航天產業,還需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內容:一是要具有核心技術支撐,尤其是需要掌握在細分領域內的產業技術;二是要有產業人才支撐,需要提供給頂尖科技人才發展的創新條件;三是抓住細分產業領域,努力打造獨角獸企業。
更多航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