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航天電子總營收137.1億元。伴隨國家大力推動軍民融合以及「網際網路+航天」的產業升級變革,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國航天領域在商業航天方面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下對航天競爭分析。
我國2018年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到3016億元,2014年至2018年期間,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7.56%,2019-2023年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根據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將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在2020年超過4000億元設定為發展目標。為完成該目標,保守預計未來兩年年複合增長率為15.16%。
2014-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及增速
傳統的航天應用以衛星為主,包括通信、導航、遙感、科研四大方向。隨著商業航天的興起,產生了新的方向,在衛星通信領域出現了衛星網際網路,以及太空旅行、太空採礦、 深空探測等。更長期的如建設太空基地、移民火星等,也是人類航天技術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現從三大應對策略來了解航天競爭分析。
企業要意識到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從產品質量、新產品研發、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入手,注重自身品牌的建立、培育和宣傳。實行品牌經營戰略,最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同時,為使企業發展之樹常青,企業應加強與相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或在自己企業內部建立起專門的研究機構,從產品外觀、內部結構、內在質量等方面入手,圍繞用戶需求展開科技攻關,從而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層出不窮,航空太空飛行器製造業整體的技術含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現在,一個小小的部件,也許就匯集了包括鋼鐵、合金、塑料等多種材料,採用了表面熱處理、材料複合等多項新工藝,涵蓋了液壓、仿形、光電等多種新技術。大量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投用,必然會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使上下游產業鏈的銜接更加緊密。
創新發展正成為航空太空飛行器製造業的共識,企業要通過自主創新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未來市場的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企業只有在技術創新戰略上有所作為,才能有效增強競爭力,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創新為航空太空飛行器製造企業變革發展的路徑選擇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中國航空太空飛行器製造業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總體也應指向創新。
由此可見,商業航天的發展,其商業模式固然重要,但它能否突破傳統航天的瓶頸,關鍵還是能否在航天領域,選准和培育顛覆性技術,有效地進行持續創新。展望未來世界航天的發展,對抗與合作並存。蘇聯解體後,航天發展進入了一個轉型時期。隨著航天基本技術的日臻成熟,世界航天開始從太空競賽和太空軍事化,向全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轉型。
更多航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