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指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統稱,是以旅遊者為對象, 為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創造便利條件並提供其所需服務和商品的綜合性產業。活動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以下為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世界旅遊業的影響逐步深入,原有的旅遊市場格局被打破,國際旅遊者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出現多樣化, 亞太地區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首選目的地, 從而形成歐洲、 北美、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2030年全球旅遊展望研究報告》,亞太地區接待的國際入境遊客人數預計將由2010年的2.04億人次增加至2030年的5.35億人次,成為新增入境遊客最多的旅遊目的地,占世界旅遊市場的主要份額。
通過對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分析,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的休閒時間與時俱增,恩格爾係數則與時俱減,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恩格爾係數已下降至20%~30%,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同時又實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職帶薪休假制。有些已開發國家甚至打算實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時、每周工作20小時,並進一步延長帶薪休假時間,人們的閒暇時間增加。
因此,在「可支配收入增加」及「閒暇時間增加」兩大因素的驅動下,旅遊者已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產品,開始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個性特色的休閒度假旅遊產品,休閒度假旅遊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閒度假旅遊成為最重要的市場方向,在一些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如百慕達、巴哈馬、開曼群島等,旅遊經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旅遊業收入占其國民收入的50%以上,世界已經邁入了「旅遊時代」。
從旅遊業發展前景來看, 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經濟蕭條,旅遊業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旅遊產業尚沒有形成。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較快提高,我國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旅遊產業已經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增長最快的居民消費領域之一。
世界旅遊組織預測,直到2020年全球旅遊人數將一直保持3.8%的年均增幅,2030年全球入境旅遊人數將達到18億。另據世界旅遊協會預測,從2010年到2020年,國際旅遊業人數和國際旅遊收入將分別以年均4.3%、 6.7%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世界財富年均3%的增長率;到2020年,旅遊產業收入將增至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崗位達3億個,占全球就業總量的9.2%,進一步確立其在全球經濟的重要地位。
此外,我國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條件改善,對國內外旅遊者的吸引力增強我國旅遊資源豐富,文化自然遺產數量眾多,截至2016年6月,我國已有50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義大利,其中:文化遺產34處、自然遺產10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文化景觀4處。
另一方面,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尚未完全開發,尤其是中西部眾多資源遠未向遊客揭開神秘的面紗,隨著東部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中西部旅遊資源的相繼開發和旅遊條件的改善,我國將會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吸引力,吸引眾多的旅遊者。以上便是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分析了,需要了解更多關於旅遊業的報告請關注2018-2023年生態旅遊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