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輕型車行業技術分析,要順利過渡到國五時代,需要邁過幾道坎,其中最重要的是技術升級問題。現對2016年我國輕型車行業技術特點分析。那麼,國五的技術路線有哪些?在技術升級方面企業是否有困難?
實際上,在國五時間表未正式出台之前,各發動機企業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積極著手國五技術儲備與產品研發。相比國四階段,國五階段的技術有一定繼承性,也更加成熟。針對國五發動機,各企業的技術路線也比較一致。3.5噸以上的重型車基本還是延續國四的技術路線,採用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利用尿素溶液對尾氣中的氮氧化物進行處理)技術路線;3.5噸以下的輕型車採用的是EGR(廢氣再循環)DPF(顆粒捕集器)DOC(微粒催化轉換器)技術與SCR技術並行的路線,但多數以前者為主。
根據記者調查,重型車國四升級國五,技術難度不大,只需要在原有國四技術的基礎上,調整SCR標定、尿素的噴射時機和噴射量,即可實現國五排放標準。
輕型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針對國五輕型車,採用兩種路線的綜合油耗基本一樣,各有利弊。使用SCR技術路線,發動機結構不需要改變,對燃油品質不那麼敏感,可以迴避國內燃油含硫量高的問題。但SCR系統體積龐大,且需要加尿素儲存裝置,對於國內輕型卡車造成了布置困難,使車輛損失有效載荷 200~300kg,且SCR系統價格昂貴,約為車輛成本的3%~5%。「輕型車底盤的空間有限,尺寸問題導致後處理裝置不好布置,而且尿素的物理特性是容易結晶,導致尿素噴嘴堵塞,泵體沒法正常工作。」一汽解放錫柴研發部部長唐頲說,DPF路線需要超低硫燃油,且前期開發難度大,需要企業提前兩年時間開始準備,前期開發不好會影響後處理裝置的可靠性。不過,DPF系統不需要額外的裝置,用戶只需定期更換微粒捕集器即可。同時,由於DPF技術所使用的顆粒捕捉器系統會因排量不同而產生巨大成本差異,所以輕型柴油機使用DPF技術,製造成本要遠低於重型柴油機;而且採用DPF成本增加較小,所以對於工況複雜、價格敏感的輕型車來說比較適合。
最重要的是,國六標準加嚴了對顆粒物的排放要求,因此DPF是國六階段需要採用的路線。綜合DPF路線的優勢與為以後能順利過渡到國六階段,國內柴油機企業在國五輕型車技術路線選擇上多數選擇DPF,但DPF標定問題是當前亟需突破的技術難點。
東風朝柴動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曉峰說,DPF技術路線標定工作非常複雜,需要整機台架標定與整車標定技術的集成與融合,柴油機本身燃燒、再生策略、排氣溫度熱管理、機油稀釋風險、碳載荷與系統背壓關係標定、OBD標定等都是要突破的技術難點。這些技術在行業內都已經得到應用,但由於標定複雜,研發成本很高。
全柴動力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忠德也表示,DPF標定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燃油系統公司和諮詢公司手裡。標定周期長、費用高、國內車型種類多等,對於國內企業來說都是壓力,後期國內企業需要藉助外部技術能力,加快培養自主的標定隊伍,從而掌握核心技術。
此外,雲內動力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輕型車國四到國五要由雙DOC轉化為DPF技術路線,難度不小,對發動機排放標定的要求很高,DPF實用化的要求也很高,同時對油品的要求更高,技術升級有一定的難度。
更多輕型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輕型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