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食用明膠行業競爭了解,近幾年來藥用明膠比重已從上世紀90年代占全國明膠銷量的10%,上升為占現在國內明膠市場總銷量的20%~30%。藥用明膠質量優劣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現對2015年我國食用明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該行業內存在的一些問題應引起各方關注。下游市場競爭激烈明膠是一種水溶性膠原蛋白,按其原料來源的不同通常分為骨明膠(骨膠)和皮明膠(皮膠)兩大類。若按其用途劃分,則有藥用明膠、食用明膠、照相底片明膠和工業明膠等4類產品。其中,藥用明膠約占明膠總產量的20%~30%,與食用明膠合計在明膠總產量中占到80%左右。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末全國明膠產量已達1.56萬噸,至90年代末增加到3萬噸。
據中國明膠協會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2008年我國明膠總產量已達4.5萬噸,比2007年增長6%,其中出口量近1萬噸。由此,我國與美國、西歐、日本、印度等五國(地區)一起成為全球五大明膠生產國;去年,世界明膠總產量估計有34萬噸,我國明膠產量約占世界明膠市場的15%。在歐美已開發國家,明膠生產主要集中在德國嘉利達集團、法國羅賽洛集團、比利時PB公司、法國Welshardt公司、義大利Ital明膠公司、美國KindKnox公司和日本Nittm明膠公司等少數生產商手中。這些主流生產商的明膠產量合計約占世界明膠總產量的65%~70%。而印度的情況與我國相似,即以中小型明膠公司為主,很少有大型明膠生產商。我國明膠生產企業規模則普遍較小,絕大多數國內明膠生產企業的明膠年產量也就在幾百噸,很少有年產幾千噸的。藥用明膠的最大用途為製作空心膠囊。
我國藥用膠囊殼年需求量大約在1000億粒左右。國內已獲生產批文的藥用膠囊生產企業多達139家(還有數量可觀的一批手工製作膠囊殼的作坊式企業尚未統計在內)。有關部門估計,我國膠囊實際產能高達1500億~1800億粒,屬於產能嚴重過剩的產品,因此形成了膠囊市場異常激烈的競爭局面。而作為上游原料的明膠受此影響,其生產和流通秩序也未免有些混亂。空心膠囊企業呼籲自律據悉,國內一些不法廠商竟在藥用明膠中摻入部分劣質工業明膠,如利用製革工業的廢革或皮革邊角料為原料所提取的工業明膠,業內人士稱之為「藍釩膠」,其中含大量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如鉻和細菌等微生物,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利用這種劣質明膠原料製作的藥用膠囊殼售價卻非常低廉,一般每萬粒售價僅50元人民幣,而正規企業生產的藥用明膠膠囊殼的售價至少要200元/萬粒,兩者相比價格差距巨大。正因為售價低廉,劣質膠囊殼在國內市場上很有銷路。
「藥典2006年增補本徵求意見稿中增加了空心膠囊的鉻限量指標,但該增補本至今沒有發布,我們期待2010版藥典能夠明確這一問題。」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空心膠囊專委會主任單位——青島益青藥用膠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德表示。據食用明膠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了解,真正利用藥用明膠為原料生產膠囊殼的企業的經營反而舉步維艱,據說近年來有不少正規膠囊廠因訂單不足而處於半開工、半停頓狀態。
更多食用明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用明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