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企業主要承擔藥械的配送和對醫院的回款職能。伴隨近年醫保支付壓力,藥品降價和控費開始成為行業主題,自2012年起,醫藥流通行業的銷售增速由當年 18.5%,逐漸下降至2015年的10.6%,行業銷售總額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以下對醫藥流通行業統計數據分析。
2015年上半年藥品流通直報企業(1200家)主營業務收入6581億元,同比增長12.82,增幅回落2.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08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11.55,增幅下降2.4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為1.60,扣除不可比因素與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2個百分點;平均毛利率為6.49,與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6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為53,與上年同期持平。
2017-2022年醫藥流通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按銷售品類分類,藥品類 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4.2%,其次為中成藥類占14.6%,中藥材類占3.6%,醫療器械類占3.4%,化學試劑類占1.2%,玻璃儀器類占0.2%,其他類占2.8%。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典型樣本城市零售藥店2015年品類銷售統計,零售藥店銷售額中的藥品類占主導地位,占零售總額的80.7%,其中化學藥品占47.5%、中成藥占25.2%、中藥飲片占8.0%;非藥品銷售占19.3%,其中食品(含保健食品)占11.3%,而藥妝品、日用品和其他商品這三類總占比不足3%。
按銷售渠道分類,2015年對批發企業銷售額為6936億元,占銷售總額的41.8%,比上年降低1個百分點;對終端銷售額為9677億元,占銷售總額的58.2%,比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其中對醫療機構銷售額為6907億元,占終端銷售額的71.4%,對零售終端和居民零售銷售額為2770億元,占終端銷售額的28.6%。
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1.3萬多家藥品批發證照的流通企業,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不到5%,2015年我國前3位藥品批發企業占33.5%,與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數量明顯太多、集中度太低。由於企業數量眾多,很多企業難以達到規模經濟水平。「多小散亂低」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藥品流通鏈條長、流通秩序混亂、掛靠經營、過票洗錢、買空賣空、帶金銷售現象依然存在。
《實施意見》規定藥品流通集團型企業與全資(控股)子公司或全資(控股)子公司之間調撥藥品可不視為一票,有利於集團型藥品流通企業在執行「兩票制」過程中做大做強;將會使大批代理型醫藥商業公司、中小型醫藥商業公司失去和工業企業的直接合作機會,從而倒逼其被迫轉型,可能尋求被兼併成為某些大型集團公司的分子公司,這給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進一步加快兼併重組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將進一步提高藥品配送集中度。
更多醫藥流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流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