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出口鞋13.1億雙,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2.5%;價值55億美元,增長18.6%;出口平均價格4.2美元/雙,上漲5.5%。
一、上半年福建省鞋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出口量自高點回落,平均價格有所回升。今年1月份,福建省鞋出口量創下3億雙的歷史新高,之後有所回落。6月份當月出口2億雙,同比增加7.3%,環比減少8.7%。平均出口價格自年初開始回落,3月份達到每雙3.6美元的年內低點,之後逐月回升。6月份出口平均價格為每雙5美元,同比上漲4%,環比上漲10.7%。
(二)一般貿易出口所占比重超9成。今年上半年,福建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鞋12億雙,增加13.9%,占同期福建省鞋出口總量(下同)的91.6%;加工貿易出口6587萬雙,減少1.3%。
(三)民營企業是出口主力。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民營企業出口鞋9.3億雙,增加16.9%,占7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億雙,增加1.8%,占15.3%;國有企業出口1.8億雙,增加4.1%,占13.7%。
(四)主要出口至美國、歐盟、東協和德國。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對美國出口鞋3.8億雙,增加10.8%;對歐盟出口2.7億雙,增加13.1%;對東協出口1.3億雙,增加39.9%;3者合計占同期福建省鞋出口總量的59.5%。
二、福建省鞋出口量增價揚的主要原因
(一)歐美消費信心指數回升帶動生活必需品消費。6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跳升至81.4,為2008年以來最高,且遠高於預期的75.1。6月2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月的-21.9上升至-18.8,漲幅達14.2%;歐盟信心指數由-20.2上升至-17.5,漲幅13.4%。消費者購買意願和購買能力有所提高,對鞋類等生活必需品消費增加。
(二)綜合成本持續上漲帶動出口價格上升。6月28日,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連續8個月上漲。5月份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為116.29,較去年年底已經升值了5.6%。與此同時,國內勞動力成本繼續增加,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個省市區先後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再加上融資成本、用電成本、環保成本及社會公益支出等一系列因素的疊加,企業成本壓力急劇加大,也帶動價格一路上揚。
(三)鞋類出口產品質量有所提升。福建泉州、莆田等是傳統的鞋類生產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製鞋企業在生產技術等方面均較為成熟。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出口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有所增強。
三、當前鞋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加大出口風險。今年6月,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2.4%下調到2.2%,其中已開發國家的增速由1.3%降至1.2%,發展中國家增速由5.5%降至5.1%。外部市場需求的疲軟直接導致我國出口企業訂單下滑,出口出現負增長。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6月份,我國進出口增速從上月0.4%的正增長跌落至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下降3.1%,進口下降0.7%,時隔17個月後我國進出口再現雙降。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主要出口品種的鞋類產品出口前景同樣不容樂觀。
(二)鞋產品貿易摩擦日益增多。全球經濟不振導致貿易摩擦大幅上升。2013年以來歐盟共發布19例鞋類產品通報,其中有6例是中國生產。歐盟繼對皮革及皮革製品中的富馬酸二甲酯、有機錫、鉛、六價鉻等有害化學物質提出嚴格的限制性指令之後,物理安全項目也開始成為技術性壁壘的重要內容。除了已開發國家之外,一些新興市場的貿易保護力度也不斷增強。如墨西哥對我國鞋類實行最低限價,巴西對我國鞋類徵收182%的反規避稅,傳導效益十分明顯。
(三)周邊國家鞋類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隨著我國最低工資待遇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迅速上漲,製鞋行業用工成本平均上漲20%至30%,導致耐克、阿迪達斯等跨國鞋企紛紛將代工廠遷移至東南亞,我國鞋企在國際市場上遭遇強勁對手。同時,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每月都保持升值。據統計,截至2013年6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1.73%,6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0.01%,創年內最小單月升幅。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削弱了我國鞋類產品的價格優勢。相反,2010年以來,印度為了鼓勵鞋類產品的出口,推出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提供優惠貸款等政策,增強產品出口競爭力。目前,印度鞋生產量位列世界第二。越南也已成為世界第4大鞋生產和出口國。
更多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