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8日公布了2016年全國糧食產量等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12324.8 億斤),比2015年減少520.1萬噸(104.0億斤),減少0.8%。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秉信表示,2016年各地針對糧食品種的供需矛盾,主動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是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
黃秉信表示,2016年糧食產量下降同時受到播種面積減少和單產下降的影響。2016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了472萬畝,因播種面積減少而減產34億斤,占糧食減產總量的33.2%;全國糧食產量因單產下降而減產70億斤,占糧食減產總量的66.8%。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3028.2千公頃(169542.3萬畝),比2015年減少314.7千公頃(472.1萬畝),減少0.3%。其中穀物[1]播種面積94370.8千公頃(141556.2萬畝),比2015年減少1265.1千公頃(1897.7萬畝),減少1.3%。
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452.1公斤/公頃(363.5公斤/畝),比2015年減少30.7公斤/公頃(2.0公斤/畝),減少0.6%。其中穀物單位面積產量5988.8公斤/公頃(399.3公斤/畝),比2015年增加4.8公斤/公頃(0.3公斤/畝),增長0.1%。
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12324.8億斤),比2015年減少520.1萬噸(104.0億斤),減少0.8%。其中穀物產量56516.5萬噸(11303.3億斤),比2015年減少711.5萬噸(142.3億斤),減少1.2%。
黃秉信分析,2016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為,2016年各地針對糧食品種的供需矛盾,主動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採取「玉米改大豆」、「糧改飼」和「糧改油」等措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此外,對於糧食單產下降的主要原因,黃秉信分析有兩個方面:
一是高產作物面積減少。按可食用的籽粒玉米統計,玉米播種面積5.51億畝,比上年減少2039萬畝,減少3.6%。低產作物大豆播種面積1.08億畝,比上年增加1046萬畝,增長10.7%。2016年,玉米平均畝產398.2公斤,是大豆的3.3倍,僅玉米改種大豆就可拉低糧食畝產約1.7公斤。
二是全國農業氣象災害較上年偏重,部分地區受災較重。夏糧、早稻因災減產。秋糧生長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強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災較重,部分農田反覆受淹,作物倒伏嚴重。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南方一些地區又遭遇持續高溫天氣,導致水稻空殼率增加;東北、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對玉米後期生產和灌漿不利。據民政部統計,今年1-10月份,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3.97億畝,比上年同期增加5410萬畝,增長25.7%;絕收面積6218萬畝,增加1719萬畝,增長70.9%。
更多糧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糧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