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財經頻道 >> >> 2025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智能體與算力需求的雙重驅動

2025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智能體與算力需求的雙重驅動

2025-04-22 07:07:4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演進,2025年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智能體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核心應用形態,正在推動行業從理論探索向實際落地轉變。與此同時,智能體對算力的高需求也進一步加速了基礎設施的升級。這一趨勢不僅為政務、交通、教育等多個領域帶來新的賦能機會,也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開闢了更廣闊的前景。

  一、人工智慧新階段:智能體成為核心驅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正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智能體作為這一階段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改變傳統人工智慧的應用模式。與傳統人工智慧相比,智能體不僅具備感知和推理能力,還能對任務進行規劃並採取行動,真正實現「邊想邊干」。這種能力使得智能體在政務、教育、營銷等多個行業的應用變得更加可行和高效。

  例如,近期發布的通用AI智能體產品Manus,能夠基於底層大模型的能力,將複雜任務拆解為多個子任務並自主執行,最終交付完整成果。這種智能體的出現,標誌著人工智慧從單純的內容生成向任務執行和場景化落地邁進。此外,另一款AI智能體產品AutoGLM沉思也展示了深度研究和實際操作的能力,進一步推動了智能體技術的發展。

  二、人工智慧賦能行業: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

  智能體的快速發展正在為多個行業帶來實際賦能。在政務領域,基於城市行業AI模型和智能體開發工具集,構建了多種業務場景智能體,實現了從應用到模型、數據、算力的一體化調度,有效整合了算力和模型資源。在交通領域,智能體驅動的交通優化平台和多模態交通智能體已經投入應用,為城市交通管理和優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在營銷領域,智能體產品已經在電商營銷和宣傳策劃中上線,未來將進一步打造多樣化、深度商業化應用的智能體,為用戶提供更具靈活性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此外,智能體還有望成為未來生成式AI手機的交互中心,通過增強現有功能、提供個性化體驗,推動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快速提升。

  三、人工智慧與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

  智能體的快速發展對算力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傳統的語言模型相比,智能體是一個多步驟推理與決策的過程,可能包括多輪對話、計劃、檢索知識、調用工具或函數以及根據中間結果調整輸出。這種複雜任務的處理使得智能體對算力的需求比語言模型高出幾個數量級。

  目前,智能體處理複雜任務所消耗的算力極大,處理時間也較長。隨著智能體在各垂直行業的廣泛應用,算力需求有望呈現爆發式增長。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政策層面也在持續加碼。例如,上海市提出探索複雜開放環境下多智能體系統的協同與優化,北京市則支持通用智能體的發展,並對運營服務中調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的支持。

  四、人工智慧生態構建:開放與協同創新

  為了推動智能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行業生態的構建至關重要。近期成立的行業AI智能體開放生態聯盟,計劃在科研教育、生物信息、精準醫療等前沿領域,依託「超智融合」等技術,構建從底層算力硬體到計算函數庫以及雲應用的全棧AI智能體開放創新生態體系。這一生態體系的建設,將加速智能體在各行業的應用與落地。

  此外,超智融合技術已經在氣象、石油、生物醫藥等30多個行業落地,相關行業標準的編寫也在推進中。這些舉措不僅為智能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規範化支持,也為人工智慧生態的協同創新奠定了基礎。

  總結

  2025年,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圍繞智能體和算力需求展開。智能體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核心應用形態,正在推動行業從理論探索向實際落地轉變,為政務、交通、教育等多個領域帶來新的賦能機會。與此同時,智能體對算力的高需求也進一步加速了基礎設施的升級。在政策支持和行業生態構建的雙重驅動下,人工智慧技術將在未來幾年迎來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快速的發展。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延伸閱讀

諾安基金左少逸:人工智慧新基建價值落地 看好AI智能終端(20250423/14:18)

近期,科技板塊成為A股及港股最具活力的板塊之一。諾安基金科技組基金經理左少逸認為,繼續看好2025年科技板塊行情,或許會出現波折但趨勢不改。左少逸認為,人工智慧的成本下降正推動AR眼鏡、服務機器人等進入消費級市場;應用側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駕駛等行業,科技新基建與信創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方向。大模型訓練引發的算力競賽是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降低了大模型訓練和使用成本,為智能終端和軟體應用帶來利好,「車路雲一體化」更是智能駕駛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左少逸強調,國產大模型還融入金融、醫療等多領域,通過定製化開發實現智能化升級,推動行業標準與應用生態協同發展,未來投資聚焦智能終端和應用側,關注算力成本下降、大模型升級疊代及低成本下賦能行業進展。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金融行業熱門報告

更多

金融相關報告分類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