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關稅的擔憂推高了未來一年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但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指出,但從更長期來看,這些預期仍然被良好錨定,這表明許多投資者認為關稅的影響可能只是短期的。從CPI掉期市場來看,一年的通脹預期處於過去幾年裡非常高的水平,約為3%左右。但對2026年中期至2027年中期的通脹預期僅處於近年來水平的60%。與2023年以來的水平相比,本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通脹預期幾乎沒有上升。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Fabio Panetta表示,抑制通貨膨脹的鬥爭尚未結束,並警告稱,全球不確定性加劇,需要以審慎的態度對待降息。「展望未來,我們尚不能說與通貨膨脹的鬥爭已經結束,」這位義大利官員在羅馬表示,他的基調比以往更加鷹派。「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任何可能阻止通貨膨脹回到2%目標的因素,這一點至關重要。」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在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帶來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該行不能對通脹掉以輕心。「這是一場持之以恆的戰鬥,」她周一告訴France Inter電台。「我們幾乎已經到了應該達到的水平,但我們必須穩在這裡,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是一場持久戰。」自6月以來,該行已進行了六次25個基點的降息,但在4月17日將作何決定,決策者尚未達成明確共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計劃於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而其全球影響仍然不可預測。「我們都絕對決心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拉加德表示。「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有些人想要快馬加鞭,有人則想要放慢一下速度,看看沿途會遇到什麼障礙。」
德國商業銀行的Ulrich Leuchtman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即使即將公布的德國和歐元區通脹數據低於預期,歐元也不一定會下跌。他表示,通脹下降通常意味著歐洲央行有充分的理由快速降息。不過,歐洲央行「在市場參與者中可能有一個對通脹波動反應遲緩的名聲」。在這種情況下,低於預期的通脹對歐元有利,而高於預期的通脹則對歐元不利。此外,美國加征的關稅以及歐盟可能採取的報復性關稅可能會導致通脹上升。德國通脹數據即將公布,歐元區通脹數據將於周二公布。歐元兌美元最新上漲0.1%,至1.0843美元。
瑞典央行會議紀要:瑞典央行副行長邦吉表示,今年一月和二月的通脹水平遠高於我們之前的預測。全球食品市場價格不再像之前那樣持續上漲,而更強勢的瑞典克朗應該會對食品價格的發展產生抑制影響。我們在應對可能與我們主要情景大相逕庭的發展方面處於良好的起步位置。
瑞典央行會議紀要:瑞典央行行長特登表示,儘管我們對經濟預測的不確定性增加,但大多數情況仍然表明,今年及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相對向好。有理由相信最近通脹的回升是暫時的。最新發展要求保持警惕,不能排除價格上漲是企業定價行為新動態的標誌。如果我們看到持續且廣泛的價格增長上漲跡象,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表示,美聯儲可能不會對關稅導致的通脹加劇做出過度反應,因為這種通脹很可能僅限於一次性的物價上漲,並非是一種會自我強化的趨勢。他的這一觀點意味著,即便在控制通脹方面沒有取得更多進展,美聯儲也有可能繼續降息。不過,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們寫道,這種做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近年來,美聯儲一直高度重視實際數據。因此,如果每月的通脹數據持續顯示物價頑固上漲,美聯儲可能很難解釋為何如今要背離其依賴數據的決策模式。該行分析師寫道:「我們認為,美聯儲需要在較長時間內維持適度的限制性政策立場,直到對通脹形勢有足夠信心,認為有理由進一步降息為止。」
歐洲央行管委馬赫魯夫:不對四月份的降息進行評論。形勢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通脹正在回落。我們正處於極度不確定的時期,對於實現2%的通脹目標的具體時機並不太擔心。我對我們如何從當前立場轉變保持相當謹慎。在貨幣政策上必須保持謹慎和小心。
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學家Chua Han Teng表示,未來幾個月新加坡的通脹壓力應會繼續得到控制。 他表示,這是基於進口通脹處於可控範圍、國內企業成本向消費者價格的傳導較為溫和,以及政府加大補貼力度緩解了新加坡基本服務價格的上漲。 Chua指出,由於私人交通成本漲幅放緩,且住宿類通脹保持穩定,2月份新加坡整體通脹率同比降至0.9%。 不過,他警告稱,如果全球貿易衝突不斷升級,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幅度超過預期,新加坡的通脹將面臨全球需求方面不確定性。
據報導,日本財政大臣加藤勝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日本尚未擺脫通脹緊縮。他說,只有在認為通脹不會再回落時,政府才能宣布戰勝了通縮。不過他也表示,日本正在經歷物價上漲,而且其他趨勢似乎是積極的。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