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多重需求疊加激活假日經濟,數據透視旅遊市場新活力
隨著清明小長假結束,踏青祭祖、戶外徒步、跨境旅行等多元化需求集中釋放,帶動旅遊市場熱度攀升。數據顯示,2025年清明假期期間,賞花游訂單量環比增長45%,山嶽景區搜索量激增超80%,鄉村旅遊訂單同比增長20%。與此同時,出境游目的地如日本大阪、韓國首爾等地訂單同比增幅顯著,彰顯文旅消費在節氣節點的強勁潛力與產業布局價值。
今年清明假期,深圳旅遊訂單量較去年增長14%,機票、門票訂單分別實現兩位數增長。作為全國十大熱門城市之一,深圳憑藉世界之窗、小梅沙海洋世界等景點吸引大量遊客,同時「堵山」現象頻發:梧桐山等地因登山人流密集發布限流提示。這一現象折射出短途戶外旅遊的蓬勃活力——短途徒步、親子登山等活動成為家庭出遊首選,「輕戶外」風潮推動天柱山、青城山等景區周邊酒店均價環比上漲20%39%。
「村游」熱度持續升溫,古鎮、花海、非遺手作等主題產品成為家庭遊客的熱門選擇。數據顯示,境內鄉村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20%,其中江南古鎮的水鄉風情、西南梯田的田園風光及各地特色民俗活動,共同構成鄉村文旅消費的重要支柱。這種趨勢不僅激活了下沉市場潛力,更通過「旅遊+文化」模式推動城鄉資源互補。
清明假期的旅行流向呈現顯著特點:一方面,北京、上海、杭州等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憑藉歷史資源吸引遊客;另一方面,低線城市迎來大量回鄉祭祖客流。粵港澳大灣區尤為突出——香港居民赴內地訂單量同比增長35%,深圳、東莞等地因宗祠文化與特色美食成為熱門目的地;與此同時,內地遊客赴港旅遊熱度飆升,M+博物館、山頂纜車等景點訂單增幅超100%。
境外旅行方面,日本大阪和京都憑藉櫻花季的視覺盛宴,吸引內地旅客訂單量同比激增70%80%,韓國首爾增幅達35%。濟州島因熱播劇效應帶動遊客增長超30%,印證了「旅遊+影視」融合對消費市場的精準拉動作用。
總結:節氣經濟撬動產業新機遇,文旅創新持續釋放動能
2025年清明假期的市場表現,既反映了傳統節慶與現代旅遊需求的深度融合,也揭示出輕戶外、鄉村游等細分領域的增長潛力。數據背後,山嶽景區限流、酒店溢價、跨境雙向流動等現象,為旅遊業布局提供了重要參考——如何將節氣文化轉化為可持續的產品供給、通過差異化體驗提升目的地競爭力,將成為下一階段產業發展的關鍵課題。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化,清明經濟有望進一步激活區域消費活力,推動旅遊市場向品質化與多元化方向升級。
更多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