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相關會議及行業統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在政策持續發力下呈現結構性回暖態勢。數據顯示,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三個月減少,銷售價格同比降幅收窄,但不同能級城市分化顯著。在此背景下,政策端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風險化解,行業轉型步伐加快,為未來市場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2025年上半年,中央與地方協同施策,從財政、金融、土地等多維度支持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財政部聯合自然資源部推出專項債券支持土地儲備政策,累計收儲土地9553公頃,資金規模達4696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兩次下調利率,推動個人住房貸款成本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地方層面出台362次穩市場政策,通過購房補貼、城市更新等舉措激活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較4月減少715萬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降幅持續收窄。儘管庫存壓力緩解,但行業仍面臨供求關係調整與信心修復的長期挑戰。
當前房地產市場呈現「核心城市局部回暖、三四線城市深度調整」的顯著差異。一線城市限購政策存在邊際放鬆空間,若外圍區域取消限制,或釋放超10%的潛在購房需求;而多數中小城市需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通過稅收優惠、公積金支持等手段促進二手房流通與新房去化。
與此同時,房企債務風險化解提速,上半年已有十餘家出險企業完成債務重組或重整程序,市場信心逐步恢復。下半年政策將重點聚焦「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包括擴大融資協調機制覆蓋範圍,並針對三季度到期高峰制定應對方案,防止流動性危機惡化為資不抵債問題。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2025年「好房子」國家標準落地實施,明確將居住舒適度(如採光通風、空間布局)作為核心指標,並納入城市更新統籌機制,在土地、財政等政策端給予支持。數據顯示,超60%購房者將此列為首要購房考量因素。
此外,現房銷售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多地已在土地出讓環節設置相關條件;租購併舉與「市場+保障」體系的完善亦需配套基礎性制度。例如,通過利率優惠貸款工具降低房企資金壓力,同時強化以項目為中心的封閉監管機制,兼顧供給改善與庫存控制雙重目標。
總結
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政策效果初顯,但市場分化及轉型壓力仍存。下半年在「止跌回穩」基礎上,行業將加速推進供給結構優化、風險化解與制度創新,通過激活需求端潛力、強化供給質量標準,並依託現房銷售等新機制重塑發展動能。隨著基礎性制度逐步完善,房地產行業有望實現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的平穩過渡。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