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9月,香港房地產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住宅領域逐步企穩復甦,而商業地產仍面臨消費模式變革帶來的持續壓力。信貸風險管控成為金融機構的核心議題,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在房地產相關領域的撥備策略已顯著調整。以下從技術應用、資產質量及行業趨勢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截至上半年末,某主要金融機構的房地產相關貸款總額為3,297億港元,較去年底下降1.9%,占整體貸款比例維持在19.3%。其中內地房企貸款規模收縮8.9%至776億港元,不良率升至7.32%,顯示商業地產領域風險仍處高位。技術手段的應用顯著強化了資產質量評估能力:通過大數據模型實時監測抵押物價值波動,並結合AI算法對客戶信用評級進行動態調整。例如,部分商業房地產(CRE)貸款因內部評級下調觸發額外撥備計提,推動上半年減值準備淨額同比激增58%至32.6億港元。
住宅市場呈現溫和回暖跡象,但寫字樓及商鋪受線上消費滲透率突破60%的影響持續承壓。金融機構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抵押貸款自動化審批,顯著縮短交易周期的同時,也強化了對零售物業空置率異常變動的預警能力。值得關注的是,虛擬現實(VR)看房技術普及使跨境購房者占比提升至15%,成為支撐高端住宅市場的重要力量。
針對7.32%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金融機構採用機器學習模型優化重組策略。例如對個別存量不良戶實施"AI+人工"混合評估,結合衛星圖像分析商業地產實際運營狀況,動態調整撥備覆蓋率至62.4%。技術應用不僅提升處置效率,更推動行業整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商業物業併購案同比增加37%,其中科技型資產管理公司占比首次超過傳統開發商。
技術重構下的房地產新平衡
2025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在技術賦能下呈現三大特徵:信貸風控體系的智能化升級、住宅與商業地產復甦路徑的顯著差異、以及不良資產處置效率的革命性突破。儘管商業物業仍面臨結構性調整壓力,但技術創新正重塑行業生態,推動資本向優質標的集中。未來12個月,隨著人工智慧估值系統全面覆蓋存量貸款池,預計房地產信貸質量將呈現更穩定的發展軌跡。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