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隨著國家育兒補貼政策的推出,網絡平台流傳出"嬰幼兒奶粉價格普遍上漲30-50元/罐"的消息引發熱議。對此,國內多家頭部乳企明確回應稱未對產品進行調價,行業數據顯示當前市場仍處深度調整期,供需關係與競爭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奶粉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儘管社交平台流傳漲價傳聞,但伊利、飛鶴、貝因美等主要乳企已公開澄清旗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未上調售價。市場監測數據顯示,近半年內頭部品牌官方渠道網售價格總體平穩,雖存在促銷活動導致的短期波動,但並未出現全行業性提價趨勢。2025年8月最新調查顯示,七成母嬰門店反饋奶粉價格保持穩定,三成門店調整與育兒補貼無關,主要系常規營銷策略所致。
統計顯示,我國0-3歲兒童數量已從2018年的5010萬人銳減至2023年的2850萬人,市場需求萎縮直接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儘管2024年生育率出現微弱回升跡象,但企業普遍預期2025年出生率仍將面臨小幅下滑壓力。當前市場呈現"量價齊壓"態勢:一方面終端零售價格戰餘波未平,另一方面渠道庫存消化難度加大,多數品牌優先考慮市場份額而非短期利潤空間。
經歷2024年激烈的價格戰後,主流奶粉企業開始實施控貨控價策略。通過收縮促銷幅度、優化產品結構等舉措,市場秩序正趨於規範。母嬰渠道調研顯示,當前經銷商普遍採取"以銷定產"模式,僅在特定節假日推出有限度的折扣活動。某連鎖母嬰店負責人表示:"能順利出貨已是經營重點,現在談漲價根本不現實。"
儘管育兒補貼政策釋放了鼓勵生育的積極信號,但短期內對奶粉消費的實際拉動效應仍待觀察。行業分析指出,2025年國內嬰配粉市場競爭將呈現兩大特徵:其一,供給端通過產品升級(如A2蛋白、HMOs添加等)提升附加值;其二,需求端受人口結構影響仍將保持謹慎消費態勢。
來看,在出生率長期承壓的宏觀背景下,2025年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期:企業競爭從價格廝殺轉向產品創新與渠道深耕,市場重心逐步向高端化、細分化方向遷移。未來需重點關注政策落地對生育意願的實際提振效果,以及消費端在品質升級方面的潛在需求釋放空間。當前市場價格體系的穩定態勢表明,行業正在探索新的平衡點以應對長期人口紅利消退帶來的挑戰。
更多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