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乳製品行業進入持續下行周期,原奶價格連續三年走低疊加市場出清加速。作為本土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代表,貝因美近期披露的控股股東預重整進展、外資機構異動持倉及業績逆勢增長現象,折射出當前奶粉市場競爭與轉型的關鍵信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奶粉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7月,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貝因美控股股東"小貝大美控股"的預重整申請。這家持有上市公司12.28%股權的企業,98.85%股份處於質押或凍結狀態,並在2023年底至2024年間累計減持約6%股權。其曾用名"貝因美集團"的歷史背景顯示,核心股東流動性危機已傳導至上市公司層面。值得注意的是,小貝大美控股因2021-2022年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超4785萬元資金,於2025年被監管機構警示,暴露了行業整合期企業治理風險的普遍性。
外資動向呈現明顯"低吸高拋"特徵:2025年一季度末,摩根史坦利、高盛等五家國際投行突擊進入貝因美前十大股東;而到4月底僅剩兩家且大幅減持。數據顯示,外資買入時股價處於3.8-5.6元區間,減持節點恰好對應4月股價沖高至7.89元的歷史峰值(較2024年8月低點漲幅達246%)。這種"閃電戰"操作模式,在未公開調研的情況下完成,凸顯機構對奶粉行業周期拐點的差異化判斷。
在乳製品行業整體承壓背景下,貝因美2024年實現營收27.73億元(+9.7%)、淨利潤1.03億元(+116.9%),2025年一季度延續高增態勢。業績核心支撐來自包銷/總承銷業務模式(即ODM代工)收入增長33.5%,該板塊毛利率雖僅26.75%(低於其他渠道),卻貢獻了關鍵增量。經銷商結構變化印證轉型路徑:2024年末全國經銷商減少11.53%至1765家,但"其他地區"經銷商數量激增674%,反映企業正通過代工模式拓展新興市場。
當前奶粉市場競爭呈現三大特徵:其一,頭部品牌通過渠道下沉與產品線延伸爭奪存量;其二,原奶價格觸底催生成本優勢企業的擴張機遇;其三,代工業務成為盤活產能的重要路徑。貝因美2024年ODM收入增長印證了這一趨勢,但經銷商網絡優化壓力(華東等核心區域收縮)也暴露傳統渠道依賴的脆弱性。
2025年的奶粉行業正處於多重矛盾交織期。控股股東風險暴露、外資資本短平快操作、代工業務戰略轉型共同構成競爭新圖景。隨著行業出清深化,兼具成本控制能力與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將掌握主動權。貝因美案例表明,在周期底部階段,企業需平衡短期業績修復與長期渠道健康度的矛盾,而資本市場對行業復甦信號的敏感捕捉,將持續放大個股波動幅度。
更多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