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我國製造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呈現結構性修復特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9%,利潤同比降幅收窄至1.5%;其中製造業表現尤為突出,利潤增速達6.8%,成為支撐工業經濟企穩的關鍵力量。這一態勢反映出製造業轉型升級與政策調控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製造業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7月數據顯示,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較上月加快5.4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恢復貢獻率達123%。上游原材料製造業表現亮眼,利潤由負轉正增長36.9%,鋼鐵、石油加工行業實現扭虧為盈;中游裝備製造業延續高增態勢,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增速達18.9%,半導體製造領域更以超百倍的同比增幅領跑全行業。下游消費品製造業降幅收窄至4.7%,顯示終端需求回暖跡象。
在"兩新一重"政策帶動下,設備更新與消費升級成為製造業增長新動能。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製造利潤激增87.9%,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行業利潤翻倍增長100%;食品飲料生產專用設備、家用清潔電器等民生相關領域也實現兩位數增速。與此同時,原材料製造業憑藉價格優勢擴大市場份額,政策對"內卷式"競爭的整治進一步優化了市場環境。
7月中型、小型工業企業利潤分別由負轉正至1.8%和0.5%,扭轉了上月下降態勢。這得益於定向降准、減稅降費等紓困政策持續釋放紅利,以及產業鏈協同能力的提升。中小製造企業通過聚焦細分市場創新,在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2.4%,增速較6月回落0.7個百分點。當前製造業普遍採取"緊平衡"經營策略,既避免過度囤貨帶來的資金壓力,又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這種靈活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反映出行業對政策調控與市場信號的高度敏感。
來看,2025年我國製造業在多重挑戰下展現出較強韌性,利潤修復呈現"上游回升、中游領跑、下游企穩"的梯度特徵。政策組合拳通過擴大有效需求、強化創新驅動和規範市場競爭環境等多維度發力,推動行業競爭格局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展望下一階段,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仍存背景下,製造業需進一步鞏固轉型升級成果,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應對全球產業鏈重構挑戰。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