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製造業正經歷深度變革,中國通過先進位造業集群建設加速高端化轉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已達80個,覆蓋重點產業鏈全領域,其中浙江等地的4個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成為全國示範樣本。在人工智慧與綠色能源技術賦能下,我國製造業正以創新為驅動,在結構性調整中搶占全球競爭高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製造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核心在於產業集群的協同效應。最新數據顯示,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已實現重點產業鏈全覆蓋,形成"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浙東工業母機"等區域特色優勢。例如,浙江發布的4個行動方案聚焦綠色石化、高端裝備等領域,通過跨區域產用協同協議強化產業鏈韌性。這種布局模式不僅明確了產業方向,更成為破解中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供給不足矛盾的關鍵路徑。
我國製造業當前面臨顯著的"冰火兩重天"現象:經濟型製造領域已形成規模優勢(如工業母機貿易順差),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部分細分市場國際份額不足20%。為突破這一瓶頸,政策建議提出"以高打低"策略——通過技術升級提升中低端產品質量,並依託80個國家級集群構建梯次培育體系。到2035年目標建成20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形成覆蓋高端裝備、綠色製造等領域的創新網絡。
技術創新是重塑製造業競爭力的核心動力。以工業母機產業集群為例,其"兩步走"戰略規劃顯示,到2035年將實現5000億元規模並培育世界十強企業。同時,論壇發布的數控工具機多模態工業大模型等技術成果,標誌著智能化正在加速滲透生產環節。數據顯示,通過人工智慧與綠色能源技術融合應用,製造業單位產值能耗已連續三年下降超8%,為全球產業鏈重構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浙江工業母機集群分別與長沙工程機械、株洲軌道交通簽署戰略協議,形成覆蓋裝備研發、生產、應用的完整生態鏈。這種模式驗證了專家提出的"三協同"路徑(跨區域/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預計到2030年將培育10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未來,通過強化原始創新策源能力與國際市場拓展,中國製造業有望在關鍵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
2025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集群建設已進入系統化推進階段:80個國家級集群構築產業基礎,區域協同協議加速技術擴散,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持續釋放效率紅利。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機遇與"卡脖子"挑戰,通過精準布局中高端製造、強化自主創新、深化產業集群協作,中國正穩步向世界製造強國目標邁進。到2035年培育20個世界級集群的規劃,不僅將重塑國內產業格局,更將在全球製造業版圖中確立創新主導權。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