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農業產業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下,中國飼料行業正處於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躍升的關鍵轉型期。作為連接種植業與養殖業的關鍵樞紐,飼料產業不僅肩負著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核心引擎。它一頭連接著廣闊的種植領域,為養殖業提供基礎營養支撐;另一頭則緊密關聯著各類養殖活動,直接影響著養殖業的效益與質量。以下是2025年飼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飼料產量累計同比明顯下降。飼料產量作為「以銷定產」模式下的重要生產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飼料需求的變化趨勢。根據《2025-2030年中國飼料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飼料產量累計同比增速較去年明顯回落,各月飼料產量均不及近四年歷史同期水平。全年工業飼料總產量為31503.1萬噸,同比下降2.1%。
從不同養殖品種的飼料產量來看,呈現出差異化的變化態勢。反芻動物飼料大幅下滑13.3%,這可能與反芻動物養殖規模調整、市場供需變化等因素有關。豬飼料下降3.9%,可能是由於生豬養殖行業的周期性波動,養殖戶對飼料的需求有所減少。水產飼料下降3.5%,或許與水產養殖受環境、病害等因素影響,養殖規模和產量下降有關。而肉禽飼料增長2.6%,反映出肉禽養殖行業仍保持一定的增長勢頭。寵物飼料增長9.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寵物陪伴需求的增加,寵物市場持續升溫,帶動了寵物飼料的需求增長。
2024年飼料添加劑總產量為1611.4萬噸,同比增長7.0%。其中,胺基酸類產品產量同比大增21.7%。這一增長趨勢適應了低蛋白日糧和精準營養的需求。隨著養殖行業對飼料營養精準化的追求,胺基酸類添加劑能夠有效調節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降低養殖成本,同時減少氮排放,符合環保要求。
在技術革新層面,生物飼料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酶製劑、益生菌等添加劑的應用,有效提升了飼料轉化效率。酶製劑能夠分解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益生菌可以調節動物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強動物的免疫力。然而,行業整體研發投入強度仍需加強。目前,部分大型飼料企業雖然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但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相對較少,導致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傳統產區憑藉產業集群優勢占據主導地位。這些地區通常擁有完善的飼料產業鏈,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到銷售服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例如,山東、廣東等省份,飼料企業數量眾多,產業規模龐大,在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強的優勢。而新興產區則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崛起。政府通過出台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吸引飼料企業投資建廠,促進當地飼料產業的發展。但新興產區在產業基礎、技術水平和市場渠道等方面,與傳統產區仍存在一定差距。
為了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飼料企業將加大對非常規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例如,加強對秸稈、糟渣等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和利用,通過生物技術將其轉化為高質量的飼料原料。同時,國內種植結構的調整也將為飼料原料供應帶來新的機遇。隨著大豆、玉米等飼料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和種植技術的提高,國內飼料原料的自給率有望逐步提升。
下游養殖環節的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將促使飼料產品向更加專業化、功能化方向升級。飼料企業將根據不同養殖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動物需求,研發生產具有針對性的飼料產品。例如,針對高端肉禽養殖,開發具有提高肉質品質、增強免疫力功能的飼料;針對水產養殖,研發適應不同水生環境、促進魚類生長的飼料。
環保政策的趨嚴將推動飼料行業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飼料企業將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採用先進的廢氣處理設備,減少粉塵和有害氣體的排放;優化生產工藝,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同時,綠色飼料產品也將受到市場的青睞,企業需要注重產品的環保性能,打造綠色品牌。
中國飼料行業在2025年既面臨著原料供應、市場競爭等方面的挑戰,也迎來了技術創新、綠色發展等機遇。飼料企業應積極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加大創新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飼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飼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