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大多數時間,價格高高在上的磷肥讓無數人提心弔膽,後來當它從雲端垂直下落時,又讓不少人慾哭無淚。
2008年,磷肥成為化肥行業最受人關注的產業,在濰坊召開的全國高濃度磷復肥會議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廠家、經銷商去打探風聲。時過境遷,2009年跌入谷底的磷肥,價格一路下探,顯現回2007年時的「原形」,幾次在保本線上下打轉。儘管從夏季開始恢復性上漲,但受庫存消化拖累,磷肥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稍微令人欣喜的是,二銨價格的暴跌搶占了三元複合肥很大一塊市場,終端銷售比較活躍,好歹算是一種安慰。
價格 一步一個台階走到底
從去年秋季開始,磷肥便開始了它的暴跌之旅。以二銨為例,在部分農資公司提供的磷酸二銨價格走勢圖中,不難發現,今年年初二銨在2900-3000元/噸的水平僵持了4個月左右,從4月起,逐步進入一個下降通道,直至7月中旬跌至今年的「冰點」價格2100元/噸。之後,隨著秋季旺季的到來,市場價格逐漸復甦,量價齊升。
推動磷肥價格走低的,首先是成本的下降。去年,之所以出現近4700元/噸的二銨價格,主要原因是國際上對硫磺的非理性炒作;金融危機的暴發使得硫磺的泡沫破滅,硫磺回歸其真實價值。
伴隨著價格「連日陰」的是市場的信心低落。
由於去年經銷商在高價位上拿貨,尤其是一些是複合肥企業在恐慌中進了大量磷酸一銨,使得庫存成為了他們心頭的一塊巨石,抑制了積極性。而僵持的低價,使得觀望氣氛加劇,經銷商不敢冒然出手,市場死氣沉沉。
供需 供過於求基本面未變
從供給來看,國內龐大的產能依然過剩,這在宏觀的基本面上抑制了產能;從需求上來看,一方面國際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國內需求變化不大,甚至在某些區域和時間段出現了萎縮。
有資料顯示,折合成純磷,目前國內產能為2000萬噸,而需求量僅為1200萬噸,而新的產能還在源源不斷地上馬;根據另一項測算,如果要滿足國內需求,裝置的開工率只要50%就足夠了。
去年以來,多數經濟作物價格一路下滑,這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民的用肥積極性。但一些零售商表示,這部分影響並不算是很大。而從國際來看,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使得全球對磷肥的需求減少,再加上長期的高關稅和其他國家磷肥的競爭,出口形勢非常不樂觀。
亮點 二銨搶了複合肥地盤
由於今年二銨價格跌得非常厲害形成價格優勢,加上二銨較三元複合肥在市場環境和質量控制方面更有優勢,今年秋天二銨在終端環節上嚴重地衝擊了複合肥的銷售。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一面,可想而知,這對用來作為三元複合肥原材料的純磷的需求形成了多大的衝擊。
在採訪中,不少廠家和經銷商都說,今年二銨對複合肥衝擊厲害。究其原因,複合肥廠家認為最大原因是價格優勢。
除此之外,經銷商也反映:複合肥產品市場歷來比較混亂,質量參差不齊,更有制假販假者在其中 「攙和」,農民對其缺乏信任;相比之下,二銨不僅含量高,而且由於多是國有大型企業生產,農民對其質量較為信賴。在農民的信賴度比拼中,二銨今年風光了一回。
未來 不少人都比較看好
秋季以來,磷肥不僅一舉突破了低迷,價格也得到了恢復。隨著油價的走強、庫存的消化完畢、經銷商信心的復甦以及冬儲的開始,不少人都對磷肥的未來比較看好。
隨著全球經濟緩緩從危機中走出,國際油價進入了上漲區間。這肯定會推動磷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還會推動刺激需求。但它究竟明年怎麼樣,要等到春節後才能一見分曉。
利好的同時,還有些利空的消息。
首先,產能過剩仍然存在,如何淘汰過剩產能仍是磷肥業的重大難題。其次,有機肥的推廣使得中國這個土壤不缺磷、但又過量施肥的國家會不會出現磷肥需求的萎縮?這在長期來看,也是個頗為值得玩味的話題。(王宣)
更多磷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磷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