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出現全線跌停行情。當然,我們不能單憑一兩日行情對市場作出方向性的逆轉判斷,但有一點,即未來棉花不可避免地進入高位劇烈波動行情之中。短期充分考慮資金面影響之外,還應密切關注接下來現貨市場成交量價的變化,以及周邊市場氛圍的演進,包括外棉接下來的走向。
自8月上旬開始,鄭棉在17000附近拉開上漲大幕,截至11月上旬最高沖至34000附近,累計漲幅達100%,期間僅9月29日、10月27日出現短暫調整。而昨日出現全線跌停行情,是受隔夜美盤自創紀錄高位回落並觸及6美分跌停的影響,不過高位面臨資金換手風險,以及獲利盤積累的技術超買壓力也是主要原因,收盤鄭棉主要合約在跌停板價位均出現大量賣單可以作為印證。當然,我們不能單憑一兩日行情對市場作出方向性的逆轉判斷,但有一點,即未來棉花不可避免地進入高位劇烈波動行情之中,在短期充分考慮資金面影響之外,還應密切關注接下來現貨市場成交量價的變化,以及周邊市場氛圍的演進,包括外棉接下來的走向。
一、USDA11月供需報告利好效應料不會很快消失
美國農業部11月供需報告顯示,從主要品種來看,小麥玉米基本符合此前市場預期,而豆類以及棉花則集中呈現利多色彩。棉花方面,此次大幅調低中國本年度期初庫存65.4萬噸,調低本年度產量32.6萬噸至653萬噸,調增進口量43.6萬噸至327萬噸;同時美國方面調低產量,調增出口,將期末庫存調低至47.9萬噸,為1925年以來的低位,利多基調明顯,且未來中國產量仍有下調可能。
此外,目前中國國內棉價折算在2美分之多,而目前ICE期棉停留在1.5美分之下,內外盤市場過大的不合理價差,勢必將來走向回歸。從基本面來看,美棉銷售進度超過80%,且創1925年以來的低庫存水平,中國國內棉花產量縮減、品級下降都可能超過市場預期,後市二者很可能走出外棉繼續補漲的格局,從而對外盤發動提供利好環境。因此,此次公布的利好報告,包括後期可能繼續調整中國產量等數據,將繼續在行情上得到體現。
更多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