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麵條事件再次提醒監管部門,要想做到防患於未然、保護好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還需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然而,當前可燃麵條處於找不到監管部門的困境;工商、衛生、質監,沒有一個部門表示對麵條作坊負有管轄權。其實,工商、衛生、質檢部門應該加強協作,避免在食品監管上出現「三不管地帶」這樣的死角。
中國人講面子,號稱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留給我們豐厚的文化遺產,面子工程更是繼承得淋漓盡致,深入骨髓,並早已滲透到食品領域。據媒體報導,近日有網友稱,做麵條的人在麵條里摻了食用膠等添加劑,濕麵條也能點燃,此事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專家表示,「燃面」與添加劑是否有關尚不確定,添加劑如果不過量不會給人體造成太大危害,市民不必擔心。工商質監部門表示,今起將抽查全市範圍內的面點食物。
可燃面條,因為看起來色澤鮮潤、吃起來勁道,符合中國人對食品要「色、香、味」俱全的需求,而備受市場青睞。然而,殊不知,在這艷麗光鮮之下,麵條里卻含有食用酒精、食用膠、檸檬黃、蓬灰或者複合磷酸鹽等添加劑。據悉,現在此類麵條已經可燃了,消費者因此而感到恐慌。隨後,各地監察部門開始表示,予以抽查。在相關的監察部門表態後,在稍感心安之後,我們不禁要問,工商質監部門、食品藥品監察部分、市場管理部門為何不能早一步予以抽查呢?
雖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毒油茶等商品已經是鳳毛麟角了;但可燃麵條事件再次提醒監管部門,要想做到防患於未然、保護好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還需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火鍋底料添加化學調料、牛奶衝進皮革底料、臍橙浸泡在工業蠟中等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也一再證明工商、衛生、質監等部門的監管尚不夠全面。
管轄權的不明確是監管尚不夠全面的原因之一。當前,「可燃麵條」就找不到監管部門;工商、衛生、質監,沒有一個部門表示對麵條作坊負有管轄權。前段時間,媒體報導的我國10%的市售大米存在鎘金屬超標,人在食(4)(0)評論此篇文章
其它評論發起話題相關資訊財訊論壇請輸入驗證碼用這種大米之後會患骨痛病,追其產生的根源也是因為找不到確切的監管部門。這一方面是食品安全保障、市場秩序維護層面上的監管不達標;另一方面,也是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層面上的監管不達標。
在食品消費中,消費者雖然具有選擇食品的主動權,但對於食品質量安全的了解卻處在被動無知的地位。這就需要工商、衛生、質監等部門做到及時、全面地監督檢查;儘量少出些亡羊補牢的食品安全事件。工商、衛生、質檢部門亦應該加強協作,避免在食品監管上出現「三不管地帶」這樣的死角。
更多麵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麵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