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寧公司發布預警,公司上半年業績將較為疲弱,並稱今年將花3億元回購庫存。一天之後,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也發布消息說,上半年花了2億元用於庫存回購。二者的消息一經公布,在接下來的2周內,立刻帶來了股市體育用品板塊的調整,不少個別股票甚至出現了「一瀉千里」的慘相。
與此同時,讓大跌眼鏡的是,上周末,發現在拍拍網上,一些二三線品牌的折扣價格已經低至谷底:凱勝1.5折起、CBA品牌2.7折起、木林森3.9折起、露友3.6折……如此瘋狂的低價競爭,究竟是企業在消化庫存,還是體育用品行業的局部價格戰已經悄然打響?
就在不久前,體育用品五大品牌的「提價」風波才剛剛引起業界一陣「騷亂」,如今,又馬上面臨李寧、動向的「庫存門」,其下半年的銷量是否會受到影響?
戰術還是戰略?
摩根大通認為,李寧及中國動向調整庫存,將會令其他二線運動品牌的出售增長減慢,雖然對二線運動品牌有負面影響,但這影響是可控的。
對此,361°(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侯朝輝認為,李寧、動向此舉應只是戰術而非戰略,其影響可能會有一些,但是應該會比較短暫。「李寧、動向的回購行為畢竟只是兩個企業在解決遇到的市場問題而發出的一種回購行為,就像當年的阿迪達斯深陷庫存門一樣,其事件對行業的影響時間還是比較短暫,大概在3個月左右就恢復正常局面了。」侯朝輝向表示,按照近期來的市場反饋及兩家企業的市場信息來分析,兩家企業此舉應該只是戰術調整而非戰略調整。
談及不久前的提價加上兩家企業的回購行為是否會增加一些銷售壓力時,侯朝輝向解釋:「雖然361°在不久前有宣布提價,但這只是針對經銷商的行為,在銷售終端其實提價額度並不明顯。」侯朝輝告訴,其實361°的終端價位與其他品牌相比,一直都保持在中檔價位,而與李寧等品牌的價格則相差了近一倍的差價。因此,此次提價行為也只是一直自然增長的舉動,終端市場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安踏報告則顯示:2011年四個季度的訂單增長分別為23%,21%,20%和25%。安踏報告預計,2011年全年銷售增速為20.1%,相信全年業績將符合預期。
對此,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也對體育用品行業前景持有樂觀的預期,認為內地經濟大環境一直保持正面增長,預計體育用品市場整體增長15%至19%。
名樂(中國)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郭守壇則表示,兩家企業的「回購門」可能會對渠道相近、定位相近的品牌企業造成短期的銷售壓力,但對於定位中檔而渠道以三四線城市為主的三四線品牌企業而言,應該不會造成多大的衝擊。
「我們針對的都是不同的消費群體與市場,就算有影響,也是十分輕微的,畢竟李寧是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標杆,其行為對於整個市場而言是會影響到一些消費心理的。」郭守壇向表示,但為了更好地穩住自己的市場份額,名樂在接下來也將會做一些相應的品牌推廣來主推終端市場的銷售。
更多運動鞋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運動鞋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