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消費環境整體低迷,近幾年服裝行業疲軟狀態持續,庫存高企,從2014年開始,多數企業開始了大幅轉型的動作,包括去庫存運動和布局電商進行多渠道發展等,從近期服裝類上市公司發布的半年報來看,運動品牌行業的景氣度有所回升。
儘管整體服裝行業回暖趨勢不夠明顯,但細分品類之中仍有亮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運動品類。隨著全民運動風潮的興起,以及自身戰略的調整,在經過了近五年的低迷之後,中國運動用品市場開始重新恢復活力。
8月13日,李寧發布上半年財報,報告期內,集團收入同比上升16%至36.41億元;由於經營效率的提升和有效的費用控制,息稅前利潤加折舊及攤銷扭虧為盈,達2.6億元,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大幅收窄至2941萬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5.86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安踏體育和361°已率先公布上半年財報,數據較靚麗。業內人士表示,眼下市場對於運動品牌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跑步、騎車等運動的興起,也進一步刺激了市場的回暖。
上半年營收同比增16%
李寧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李寧實現收入36.41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6.1%。其中,李寧牌鞋類、服裝、器材配件以及旗下紅雙喜品牌等均實現了收入的增長。「於2014年下半年起,本集團業務就已進入了穩步上升的階段,無論是經銷商的訂購會訂單吊牌價或是自營店鋪的同店銷售,均獲得了同比增長,這些因素使本集團在收入方面錄得雙位數的增長。」李寧公告中表示。
記者翻閱此前的公告發現,截至2014年,李寧連續3年虧損,累計虧損額已達31億元。在市場猜測其何時才能扭虧為盈時,此次公布的虧損大降超過九成。數據顯示,李寧2015年上半年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為2941萬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5.86億元。
8月初,繼職業經理人金珍君退出、創始人李寧回歸後,李寧宣布了重啟品牌口號「一切皆有可能」並表示,公司將從傳統的體育裝備供應商,轉變為「網際網路+運動生活體驗」服務提供商。更多相關運動裝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運動裝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
對此,鞋服行業獨立評論員馬崗表示,「李寧的網際網路+,本質上利用網際網路構建數位化的生意平台。這意味著消費需求數位化、消費者數位化、渠道數位化、營銷數位化、產品數位化,透過每個點的數位化觸動整個面的數位化。」難度是如何通過渠道、營銷和產品的數位化,把消費者吸引到李寧的數位化生意平台上來。
截至2015年6月30日,李寧牌常規店、旗艦店、工廠店及折扣店的銷售點數量為5745間,較2014年12月31日淨增加119間;經銷商49家,較2014年12月31日減少2家。
多家運動品牌業績報喜
8月11日,361°公布了上半年的經營情況,截至今年6月底,營業額同比增長5.7%至22.08億元,淨利同比增長22.3%至2.70億元。
361°上月公布的2016年春季訂貨會顯示,在批發金額方面,春季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15%,鞋類的訂貨量亦上升12%,平均售價上調6%,服裝訂貨量及平均售價亦分別增長7%及6%。
8月5日公布半年報的安踏實現淨利潤9.65億元,同比增長20.2%。同日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訂貨會情況顯示,安踏品牌產品(包括兒童體育用品系列)的訂單金額(按批發價值計算)按年錄得低雙位數的升幅。
對此,研究人員告訴記者,2015年運動品牌行業的復甦情況將較為樂觀,「在體育市場大發展的情況下,一些實力較強的本土運動品牌都具備競爭優勢,實力稍弱的也有機會彎道超車。」
事實上,受益行業增長的不僅有本土品牌,還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阿迪達斯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剔除匯率因素後,2015年上半年,大中華區銷售增長20%,其中2015年第二季度大中華區則是實現了19%的兩位數增長。
運動品市場增長也引來新競爭者,近日美國第一時尚運動品牌斯凱奇就同奧康達成合作,後者將大力拓展前者的門店。「在自身模式轉型的同時,本土品牌也要重視國際品牌的進一步衝擊。未來,那些有明顯品牌個性、有專業基礎的品牌增長空間會比較大,形成強者愈強、弱者被淘汰的局面,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加強。」一位機構人士指出。
更多運動品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運動品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