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
磷肥工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06年,我國實現磷肥自給,2007年一舉成為世界主要出口大國。到2010年,我國磷肥產量達到1450萬噸折P2O5,從2005~2010年間,中國磷肥產量年均增長28.8%。其中高濃度磷復肥所占比重提高到76.6%,磷肥自給率達到的120%。特別是磷酸一銨、二銨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設計、設備製造、施工安裝、生產、銷售、農化服務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行業關鍵設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產業布局趨於合理、產業集中度大為提高,品牌建設、技術進步、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環境保護及治理方面都取得階段性成果,行業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
但是目前磷復肥行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硫、鉀等資源短缺,對外依存度高;企業創新能力不強,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少;長期依賴政策扶持;市場競爭環境有待淨化等一系列老問題。到2010年底,磷肥總產能超過2100萬噸p205,而國內需求僅1200萬噸p205左右,按80%開工率計算,產能過剩近500萬噸。主要品種DAP/MAP產能過剩50%;三元復肥加工能力約2億噸,每年實際消費量5000萬~6000萬噸,有70%的產能閒置。
但一些地方仍在大上新項目,
投資增幅仍在擴大。預計到2015年磷酸二銨、磷酸一銨產能將分別達到近2000萬噸。而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磷肥消費量已進入平台期,平衡供給作物養分及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將抑制基礎性
肥料使用量的大幅提升,產能過剩的結果必將加劇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已將「抑制過剩,轉變增長方式」作為「十二五」磷肥工業發展的重要方略。
更多磷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磷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