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山東、廣東等多地都被爆出出現了疫苗供應緊張的情況。「除了二類疫苗出現斷貨現象,一些一類疫苗也出現了供應緊缺的局面」。
對於此現象,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負責人史立臣對記者表示,由於二類疫苗的利潤率較高,其出現斷貨現象並不常見。目前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在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事發之後,國家對行業進行了整頓,並調整了第二類疫苗的供貨渠道。在目前大部分地區未建立疫苗公共採購平台時,一些地區的疾控中心和接種點都對疫苗的採購比較謹慎。
對於此事,一位從事疫苗生產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在山東非法經營案之後,行業大部分公司的二類疫苗銷售陷入停滯狀態。不過,近日國家出台了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通知,對二類疫苗的流通設置了8個月的緩衝期。
據了解,按照新規定,原疫苗經營企業在2016年4月25日前已購進的第二類疫苗可繼續銷售至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由其進行供應。原疫苗經營企業2017年1月1日起必須停止疫苗銷售活動。
2016年4月23日,國務院修訂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實施。新《條例》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採購疫苗。第一類疫苗的疫苗計劃、分發供應管理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範》要求執行。第二類疫苗採購計劃由接種單位提出,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匯總後逐級提交至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組織全省集中採購,確定中標的生產企業、品種、規格、價格。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疫苗生產企業簽訂採購供應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和責任」。
這一《條例》的實施,改變了疫苗原有的流通渠道,行業內眾多藥品批發企業面臨著改道經營的困境。而上述條例發布之初,對於疫苗生產企業來說,也是挑戰重重。
「以前公司的疫苗流通都是通過疫苗經營企業對外銷售,公司並沒有自建銷售隊伍。」一位上市公司高管曾向記者表示,政策的變化讓公司暫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公司的二類疫苗已經暫停銷售。
《2016-2021年疫苗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面對政策的變化,很多地方並未能及時建立疫苗採購平台進行招標。而據了解,多地這一平台建設的時間可能延期至今年年底。疫苗流通渠道的改變一時間阻礙了疫苗的供應,使得絕大部分地區只能消耗現有的庫存。
對於這一現象,2016年6月1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衛計委發布了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該條例設置了過渡期,在過渡期間沿用舊辦法和採用新條例都被許可。不過,疫苗供應短缺的現象並沒有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
多地出現疫苗供應短缺的現象,使得有人認為疫苗價格將會上漲。但在史立臣看來,疫苗供應短缺不是由於產品供不應求,而是企業的產品送不到終端,這對疫苗生產企業來說,影響較為嚴重。
光大證券的研報認為,政策的變化對二類疫苗尤其利空。二類疫苗的經銷權被收回到CDC,高毛利率的二類疫苗的銷售將與一類疫苗一樣受到CDC的定向管控,將不利於二類苗的市場銷售推廣,對整個疫苗行業也造成利空。
不過,上述從事疫苗生產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新出台的修訂政策使得相關企業的疫苗銷售在慢慢恢復。「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發貨,開始進行招投標了」。
對於疫苗漲價一事,他並不認可。不過,在新政策調整之下,疫苗的配送有了更高規格的標準。據了解,監管部門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和配送疫苗的企業儲存、運輸疫苗時,應當按照藥品GSP的要求,確保溫濕度自動監測系統採集冷鏈儲存、運輸數據真實、原始、完整、準確,保證疫苗儲存、運輸環節全程不脫離冷鏈控制。對疫苗裝卸、交接等情況下的溫度控制要求應在驗證基礎上作出規定。疾控機構與接種單位在接收或購進疫苗時,應索要疫苗生產企業、配送企業在儲存、配送過程中的溫度監測記錄等信息,確保疫苗信息可追溯。
「這樣的話無形中加大了公司的配送成本。」上述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至於這多出的成本會不會由消費者承擔,現在還很難判斷。
更多疫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疫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