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人口老年人比重越來越大,人口老年化的矛盾日益明顯和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如何讓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得到解決,對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2017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趨勢論壇暨中國健康養老產業叢書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大會就2017年中國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趨勢、健康養老產業政策方向、健康養老產業的商業模式等進行探討。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意見。文件明確:養老服務業既是涉及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但仍面臨供給結構不盡合理、市場潛力未充分釋放、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
隨著退休體制的完善,退休老人的收入逐漸增加、購買力增強以及年輕人出於孝道而為老人購買電子產品等一系列因素促使老年人自身的消費觀念從過去的單一儲蓄逐漸向提高生活質量轉變。此外,政府也出台多項針對老年人的社保政策,這將為老年人消費提供巨大的市場。
與此同時,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也帶來機遇。在健康養老產業中,老年人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這就要求養老產業必須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設計服務和產品,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務,把握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執行院長、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表示,目前我國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達4000萬,至少需要1000萬護理人員。但我國一線照護者只有60萬人左右,其中持證上崗的護理人員只占10%,且以40歲~60歲年齡段的人為主。總體來看,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水平不高,仍然處於初期階段,存在著總量不足、研發不夠、結構失衡、監管缺失、人才匱乏等問題。
烏丹星表示,老年人口的多樣化給老年市場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也帶來了風險。中國老齡產業「普需」群體龐大,2015年中國有2.2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潛在需求巨大。「旺需」群體比重最高,目前60~70周歲的低齡老人占55%,其中60~65周歲的老年人達7814萬,占35%,他們具有旺盛的養老需求和較強的消費能力。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剛需」群體日益壯大,80歲以上高齡老人達2400萬;此外還有失能老人近4000萬,患慢性病老人近1.5億,也都屬於巨大的「剛需」群體。
更多養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