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平台日益攻占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同時,由此誕生的利益鏈條,正吸引著諸多入局者。要根除短視頻行業出現的種種亂象,培育清朗的網絡環境,需要各方共同發力,共建共治。
流量帶來了利潤,也帶來了問題。當短視頻行業一路高歌猛進時,如何對內容進行有效監管、如何加強版權保護、如何維護用戶權益等,成為行業長遠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
2019年年初,短視頻行業迎來史上「最嚴新規」。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範》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其中,前者規定網絡短視頻平台應當履行版權保護責任,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後者則包含100條審核標準,包括標題是否合規、是否涉及色情、是否適宜未成年人等多個方面。
記者隨機打開幾個短視頻手機應用程式,發現各大平台或多或少存在「標題黨」現象,以「未刪減版」等挑逗性語言為噱頭,誘導用戶點擊;多家短視頻平台存在上傳者「搬運」或者改編已有電影電視劇作品的情況,但平台是否擁有影視劇方授予的版權存疑。在一些平台上,各種營銷短視頻帳號層出不窮,推銷各類商品。記者點開視頻下方附的購買連結,在評論中卻看到許多差評,「買家秀」和「賣家秀」之間存在不小差距,「看著心動,買了心痛」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心聲。此外,各種短視頻平台上有關遊戲、交友、貸款、招聘、中介等的廣告五花八門,真實性難以考證。
各類短視頻泥沙俱下,對用戶的辨別力、自控力提出了要求。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田豐認為,在即時性很強的短視頻平台上,內容傳播具有瞬間的爆發力,這對於未成年人而言影響更大。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網信辦於2019年6月在全國主要網絡短視頻平台上全面推廣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微視是騰訊旗下短視頻創作平台與分享社區,於2013年正式上線。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短視頻賽道中,微視出發的時間遠遠早於抖音、快手等平台,背靠騰訊也使其在流量和資源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但在這場短視頻平台之爭中,微視顯然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壓力。截至2019年6月份,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7.59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6. 48億,占網民整體的75.8%。有抖音用戶向記者表示,在自己的私信列表中,最常見的內容除了「低價漲粉買贊」,就是其他平台的邀約,「邀請我入駐其他平台,還許諾有補貼」。
業內此前曾廣泛流傳稱微視補貼總金額30億元,標準為一條S級視頻補貼3000元、A級1000元、B級300元,但該說法並沒有得到官方認證。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補貼標準是動態調整的,且「並不是所有MCN機構都會按照這一標準與內容創作者分成」,「有的存在多級代理,真正到用戶手裡的錢會打不小的折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同MCN機構給出的扶持政策大體相似,但在價格上略有差異。有MCN機構表示,其在微視平台的收益標準為單條短視頻1萬播放量補貼20元,播放量上限為200萬,每條視頻有效期為90天。單條視頻最高收益4000元,每個月以30條短視頻補貼。同時,其提到,目前微視補貼分為三級:S級補貼為1500元/條、A級補貼500元/條、B級補貼140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