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春季稻穀產量下滑 全球大米預期短缺

春季稻穀產量下滑 全球大米預期短缺

2020-01-01 09:00:5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已有13個國家出台了限制農產品和食品出口的政策。二十國集團於4月21日召開緊急農業部長會議,對全球糧食問題開展磋商。這是自199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羅馬召開世界糧食首腦會議以來,國際組織又一次對糧食安全的最高關注,糧食問題攪動人心。對中國而言,由於大米是百姓主糧,其消費量大大高於麵粉,因而社會各方對亞洲國家大米的出口情況格外關注。

  全球大米貿易量每年有4500萬噸,約占穀物貿易量的11%。大米淨出口國有印度、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等4國。印度出口量最大,常年出口量約1100萬噸;泰國出口量年際間波動較大,在700萬—1000萬噸不等,其中泰國香米質量好、價格高;越南常年出口量約600萬噸;巴基斯坦常年出口量約400萬噸。

  中國水稻產量為全球第一,在總量上足以滿足國內需求,但由於品種結構以及價格原因,我國每年從國際市場淨進口大米約300萬噸。2019年我國進口大米245萬噸,進口量約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5%,主要來自泰國和越南。其中,從泰國進口的大米中部分為香米,作為品種調劑,在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很有市場;越南稻穀品種多為我國研製的雜交稻,產量高,適口性稍差,有價格優勢,通常不足3000元/噸,低於國內同類大米價格1000元/噸,進口後,大部分用於釀酒或做米粉,特別是加工米粉出粉率高,降低了生產成本,頗受企業歡迎,少部分摻入小包裝米零售。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玉米也在逐年增長。而在這個農事年,部分小麥產區的強降雨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繼埃及之後的第二大小麥進口國。

  然而,面對著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進口量,中國開始出現糧食自給和糧食安全方面的擔憂,中國國內媒體上出現了關於中國農業部門缺乏競爭力的文章。還有一 件事表明中國官方對此產生了警覺:今年年初,農業部一份報告指出了農產品價格「倒掛」現象,即國際和國內食品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差距在不斷擴大。

更多大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