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智能汽車發展走到關鍵節點 汽車智能化發展愈加完善

智能汽車發展走到關鍵節點 汽車智能化發展愈加完善

2020-01-01 09:56:2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在眾多的技術中,自動駕駛技術融合和包含了多種技術在內,是智能汽車發展的核心,這也是智能汽車發展的關鍵。中國在自動駕駛的研發上起步較晚,但是2020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智能汽車行業發展,鼓勵技術研發,我國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接連取得重大突破,在相關技術上突飛猛進。

  智能汽車發展走到關鍵節點

  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代的科技革命、數字革命與汽車產業融合的速度超乎了想像。過去幾年,智能汽車以超高關注度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投入,從去年開始大家明顯地感覺到智能汽車投資的熱度在下降,我們認為智能汽車發展逐漸進入了冷靜期,這是一件好事情。這標誌著產業發展又進入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

  首先智能汽車已經從實驗室和示範運營轉向量產,近年來,諸多的廠家先後推出L2以上級別的車型,有的甚至無限接近L3,新產品走向市場的開始也是新技術落地、接受消費者檢驗的過程。這個階段企業、資本和公眾相關各方不再被概念所迷惑,而是進入冷靜期,這是新技術、新生事物發展壯大的規律,也是產業化開始前的必經之路。

  其次智能汽車在關鍵技術領域仍然面臨著很多難題,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和無人駕駛汽車之間的鴻溝可能遠比我們大部分媒體報導的要深。高昂的單車成本和基礎設施投入是制約規模化量產的重要因素,根據2019-2024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風險分析報告 指出,Gartner(高德納)公司技術成熟度曲線,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量產需要十年時間。以5G為例,每周新增基站1.5萬個,應該說速度是全球領先,但是5G在全國範圍的應用可能還需要5年以上時間。

  第三在監管層面,道德倫理和法律法規帶來的考驗。短期內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嚴格約束條件下小範圍開始示範運行,例如在城市限定區域低速行駛或者在某些特定的高速路段行駛,但是長期來看自動駕駛背景下交通事故的責任歸屬尚未理清,另外智能汽車涉及到的軟硬體的安全和數據的安全也是一大課題,上述種種在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下我們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智能汽車發展走到關鍵節點

  汽車智能化發展愈加完善

  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指出,汽車革命並非孤立進行,與其並行的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設,接下來應該把網聯化、智能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未來競爭的焦點,也是充分發揮汽車革命造福社會所必須的。

  在未來,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引領性核心產品。它能廣泛吸納新能源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以及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位造等方面的新發展、新勢能,成為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大平台。

  當前,隨著基礎技術快速更新,汽車智能化技術體系發展得愈加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有了更為細緻和具體的落地場景。從L2到L5,每個自動駕駛層級都陸續開發出了具備市場應用前景的技術與產品體系,一方面讓汽車智能化內涵愈發豐富,另一方面也讓智能化落地速度超出預期。

  國家層面也非常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2019年9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的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2020年2月份,多個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趨勢,抓住產業智能化發展戰略的機遇,加快推進智能汽車的創新發展。

  智能化大潮之下,傳統車企紛紛加速轉型。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透露,東風日產導入日產Pro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並結合中國複雜多變的道路狀況進行本土化開發;並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合作,搭建具有開放性和延展性的智能化應用平台,開展跨界生態合作等。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介紹,廣汽集團主要採取三大行動,一是聚焦核心技術研發,提供中國消費者信賴的智能汽車產品;二是以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載體,著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汽車產業集群;三是開放合作、共贏共生、與上下游合作形成命運共同體。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