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開篇綜述:
在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東莞正以"機器人全產業鏈城市"的姿態強勢突圍。作為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東莞通過政策引領、技術創新和場景應用三管齊下,在人形機器人關節製造、精密加工設備研發等領域形成獨特優勢。隨著廣東省12條產業新政的實施,這座珠三角城市正在將智能製造基因注入產業升級的每個環節。
廣東近日出台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十二條措施中明確,省級財政對國家級創新中心最高給予5000萬元資金支持。東莞依託"製造業大市"底色,已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製造再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條。目前全市擁有208家機器人製造重點企業,其中147家規模以上企業的年營業收入達316億元。政策引導下,東莞正加速推進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園和濱海灣人工智慧新區建設,力爭到2025年智能機器人核心產業營收突破80億元。
在人形機器人關鍵部件領域,東莞企業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動能:道滘鎮新材料企業成功量產歐洲某款家用機器人關節磁組件;厚街鎮精密磨床設備可加工毫米級精度零部件;松山湖企業研發的仿生機械手觸覺感應點密度達到100個/指尖。拓斯達等龍頭企業更實現了工業機器人、注塑機、數控工具機三大核心裝備的全鏈條覆蓋,其新一代運動控制平台使機器人從"能幹活"升級為"會幹活"。
東莞22萬家工業企業構成的龐大市場,正在轉化為人工智慧落地的最佳試驗場。全市規劃到2027年打造135個AI+製造示範場景,其中醫療看護機器人已實現毫米波雷達與視覺融合監測,服務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華南總部項目達產後年產4萬台智能設備。在消費端,vivo等手機巨頭進軍家庭機器人領域,其東莞研發中心將於年內建成投用。
總結展望:
從核心部件到系統集成,從工業場景到生活服務,東莞正以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構建智能製造新圖景。依託5000億級機械裝備產業基礎和全國首個製造領域城市級大模型中心,這座城市正在書寫"機器人+"的無限可能。當政策紅利、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形成共振,東莞不僅鞏固了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高地的地位,更為中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區域樣本。未來三年,隨著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突破2萬套的目標推進,東莞智造的機器人產業版圖將持續擴大,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占據戰略制高點。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