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資本市場波動加劇背景下,銀行業主動作為展現擔當。多家上市銀行控股股東及理財公司密集發布增持計劃、積極發聲研判市場形勢,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和專業分析傳遞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心,同時為穩定市場預期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銀行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8日晚間,浙商銀行、光大銀行、成都銀行、郵儲銀行等機構率先披露增持計劃。浙商銀行核心管理層及骨幹員工擬以自有資金增持不低於2000萬元A股股份,通過6個月時間完成增持,彰顯對價值回歸的長期信念。
光大集團則宣布將在12個月內擇機增持不超過2%的光大銀行股份,若頂格實施持股比例將升至49.4%,進一步鞏固控制權的同時強化市場信心。成都銀行方面,成都市國資委實際控制企業計劃在6個月內以不高於歷史最高價(17.59元/股)增持0.939%1.878%股份,當前國資背景股東持股比例已達30.03%。郵儲集團更是在4月8日直接出手增持1991萬股A股股票,使持股比例升至62.8%,並承諾未來12個月持續加碼。
在控股股東帶頭行動的同時,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從投資端發力穩定預期。蘇銀理財明確表示已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強調當前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長期資金應發揮戰略定力;平安理財則建議投資者通過提高槓桿、拉長久期把握債市機會,並指出股市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尤其關注銀行等紅利資產的防禦屬性。
多家機構還針對國際局勢影響展開預判:招銀理財提示短期風險偏好回落下大盤及公用事業板塊更具韌性,同時看好自主可控領域的中長期機遇;興銀理財認為市場企穩前可保持防守策略,但A股核心資產和科技股可能出現建倉良機。信銀理財則強調我國供應鏈優勢與政策空間足以應對外部衝擊,當前波動恰是"固收+"產品的配置窗口。
此次集中增持行動反映出銀行業對自身戰略規劃的堅定信心。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區域龍頭銀行,均通過實際控制人的真金白銀投入傳遞明確信號: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趨勢不變,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正在顯現。理財公司的專業研判則從市場結構、政策空間等多維度印證了這一判斷,為投資者提供了理性決策參考。
此次銀行業聯合行動既是對資本市場波動的積極回應,也是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通過控股股東增持與機構發聲的雙向互動,不僅有效穩定了市場情緒,更向外界展示了金融機構踐行價值投資理念、服務經濟轉型的決心。在多重政策支持下,銀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穩健底色將持續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空間。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