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國家「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商用車尤其是重卡的低碳化轉型已成為行業焦點。作為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排放源,重卡的碳排放問題亟待解決。數據顯示,中國燃油重卡存量約900萬輛,每年燃油費用約2.4萬億元,碳排放量約7億噸,占公路交通排放的54%。因此,重卡電動化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然而,重卡電動化的普及面臨補能難題,充電慢、網絡不健全是當前的主要短板。隨著頭部企業在超充技術上的突破,重卡電動化的未來正逐漸明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重卡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重卡電動化的普及關鍵在於補能問題。當前,電動重卡的應用主要局限在封閉場景,要走向全場景運營,需要大倍率、高容量的動力電池以及兆瓦級大功率充電設施。儘管新能源重卡市場關於充電與換電的技術路線之爭尚未結束,但超充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行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重卡市場銷量繼續「暴增」,累計銷量約2.37萬輛,同比增長164%。其中,3月銷量為1.04萬輛,同比增長189%。這一數據表明,市場對新能源重卡的需求正在快速釋放。
近期,多家頭部企業紛紛推出大功率超充解決方案,試圖通過技術創新破解重卡電動化的補能瓶頸。例如,某企業推出了行業首款重卡專用大容量超充電芯,可實現1.4MW超大功率下的3.5C穩定充電,單次補能效率提升4倍。另一企業發布了全液冷兆瓦快充解決方案,不僅適用於電動重卡,還能兼容乘用車和工程機械等多車型。此外,某電池巨頭也發布了第二代超充電池,進一步提升了充電效率。這些技術的突破為超充網絡的規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礎。
儘管超充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超充設施的建設仍面臨高成本、電網改造等挑戰。適用於重卡的兆瓦級超充單樁成本在80萬至150萬元,加上電網改造和土地基建等費用,總投入約150萬至350萬元。然而,超充樁的高「翻台率」可以有效分攤成本。與普通充電樁相比,超充樁的充電時間大幅縮短,這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為運營商帶來了更高的收益。因此,超充設施的建設在長期來看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重卡電動化的實現並非單靠電池廠或主機廠一方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推進補能體系的建設。近期,某企業發布了超充聯盟,宣布與多家車企合作推動超充網絡的快速擴張。此外,某企業已與生態夥伴聯手在港口、礦山、物流幹線等場景落地相關補能設施。這些合作表明,行業正在通過生態協同加速超充網絡的規模化落地。
在國家「雙碳」目標的驅動下,重卡電動化已成為交通運輸領域降碳的重要發力點。儘管補能瓶頸仍是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但隨著超充技術的突破和生態協同的推進,重卡電動化的未來正逐漸明朗。頭部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合作布局為超充網絡的規模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商用車補能體系將逐步完善,推動電動重卡從封閉場景邁向全域運營,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更多重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重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