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直播電商的興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新興銷售模式進行侵權牟利,嚴重損害了原創品牌的市場權益。近日,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侵犯服裝設計著作權的案件,揭開了直播帶貨背後「穿真賣假」的黑色產業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直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警方調查發現,涉案直播間通過購買正品服裝進行拆解,隨後一比一打版復刻,再根據圖紙採購相同或近似面料進行仿製量產。在直播過程中,主播身著正品服裝進行展示,吸引消費者下單,但實際發貨的卻是仿製品。這種「穿真賣假」的手法不僅欺騙了消費者,還嚴重侵犯了原創品牌的設計著作權。
經鑑定,仿製服裝在圖案設計、版型剪裁等核心要素上與正品相似度高達90%以上,已構成實質性複製。然而,仿製品在面料品質和工藝水準上與正品存在顯著差距,不僅損害了品牌的市場信譽,還導致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萬元。此外,仿製成本幾乎為零,嚴重削弱了原創品牌在研發和銷售方面的投入動力。
上海警方根據權利企業的報案,迅速展開調查,並鎖定了涉案直播間背後的侵權產業鏈。今年1月,警方在浙江一公寓樓內抓獲犯罪嫌疑人,並在其經營的服裝加工廠內查獲1500餘件仿製服裝。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涉案網店及直播帳號已被關停。
這起案件的成功偵破,不僅為權利企業挽回了部分損失,也對其市場表現和品牌創新活力產生了積極影響。然而,案件也暴露出直播電商領域存在的侵權問題,提醒相關企業和消費者提高警惕,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智慧財產權。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模式,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這起「穿真賣假」案件的偵破,不僅打擊了侵權行為,也為行業敲響了警鐘。未來,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對著作權、專利侵權等犯罪的打擊力度,構建全鏈條保護機制,切實維護企業創新成果和市場競爭秩序。
更多直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直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