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6日A股市場延續震盪態勢,創業板指領跌超1.9%,滬深兩市成交額縮至1.15萬億元。當日券商晨會釋放三大政策信號:美聯儲降息預期延後、存款準備金率結構性改革啟動、基金配置邏輯重塑銀行估值。這些變化共同指向貨幣政策與資本市場規則調整對資產定價的深遠影響。
中美關稅談判釋放緩和信號,但通脹壓力仍存。數據顯示美國有效稅率從2023年的2.4%驟升至當前15.5%,疊加關稅落地後的滯後效應,未來兩個月或出現新一輪價格波動。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就業數據穩定背景下,美聯儲對通脹風險的警惕性上升,降息窗口將推後至四季度甚至更晚。預計全年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將低於此前預測的50個基點,這與前期第三季度降息預期形成明顯差異。
央行近期宣布對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實施階段性零準備金率,標誌著貨幣政策框架改革進入實操階段。這一舉措打破了傳統"一刀切"的調控模式,通過精準調節特定金融機構流動性,既緩解實體經濟融資壓力,又為後續政策留出更大騰挪空間。當前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普遍接近5%的歷史低位,在結構性流動性短缺的背景下,未來可能通過買賣國債、貨幣化工具等創新方式投放基礎貨幣,推動中長期利率中樞穩步下行。
證監會最新監管文件強化公募基金業績基準約束,引發市場對資產配置邏輯的關注。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主動管理型權益類產品對銀行業持倉偏離滬深300權重近10個百分點,存在顯著低配空間。隨著政策引導資金向符合基準方向配置,疊加經濟修復、被動產品擴容及險資入市等多重利好,銀行板塊或迎來增量資金入場機遇。分析建議關注三類標的:估值窪地的股份制銀行、基本面穩健的大行以及具備差異化優勢的優質個股。
當前市場正經歷政策組合拳與制度變革的雙重催化,美聯儲貨幣政策節奏調整為全球資產定價提供新錨點,而國內存款準備金改革與基金配置規則重構則從流動性管理和資金導向層面重塑A股生態。在內外因素交織背景下,具有估值修復潛力且符合長期資金偏好的板塊或成為市場焦點,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落地節奏及經濟數據邊際變化帶來的配置機會。
更多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