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ATM機銳減與電子支付崛起:我國支付體系6年巨變

ATM機銳減與電子支付崛起:我國支付體系6年巨變

2025-05-25 20:03:4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最新觀察)

  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ATM機在我國金融領域的角色正經歷深刻變革。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ATM機具數量已降至80.27萬台,較6年前峰值減少近三成;與此同時,電子支付業務規模卻突破3016億筆大關,印證了我國支付方式的結構性轉型。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技術疊代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更折射出用戶習慣與金融機構服務模式的雙重變革。

  一、ATM機數量持續下降與電子支付的崛起

  自2018年達到歷史峰值111.08萬台後,我國ATM機具數量呈現連年下滑態勢。6年間累計減少30.81萬台,降幅達27.74%。至2024年末,每萬人擁有的ATM機具已降至5.7台,較上年再降4.83%。

  反觀電子支付領域,業務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全年處理筆數達3016.68億筆,金額突破3426.99萬億元,分別較2018年增長72.19%和34.94%。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表明,在移動支付普及率超九成的市場環境下,ATM機作為傳統線下支付載體的功能正在弱化。

  二、銀行主動調整服務策略

  為適應行業趨勢並優化資源分配,金融機構正加速推進ATM業務轉型。2024年4月起,招商銀行率先叫停ATM掃碼存款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內已有超過50家機構跟進調整,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及地方農商行等均宣布終止無卡存取款、掃碼取現等功能。

  銀行方解釋稱此舉基於三方面考量:其一,電子支付場景已覆蓋高頻小額交易;其二,智能化設備維護成本持續攀升;其三,需強化帳戶實名認證以防範風險。這種調整標誌著ATM機從"自助服務終端"向"特定需求工具"的戰略定位轉變。

  三、用戶需求分化下的設備存續邏輯

  面對ATM機的減少趨勢,公眾態度呈現明顯分野:部分年輕群體認為"移動端支付已足夠便捷";而老年用戶及大額交易場景仍依賴實體渠道,有使用者強調:"對於不熟悉手機操作的人群和特殊業務來說,ATM仍是剛需。"

  數據顯示,2024年銀行業務中仍有約15%的現金存取款需通過自助設備完成,這為ATM機保留了生存空間。未來其定位或轉向滿足特定場景需求——如跨境服務、殘障人士輔助功能等——而非承擔基礎支付職能。

  總結

  從峰值超百萬台到如今不足80萬台,ATM機的銳減軌跡清晰勾勒出我國支付體系6年的變革歷程。電子支付以指數級增長占據主流的同時,金融機構正通過業務調整推動服務精細化轉型。儘管傳統自助設備面臨規模收縮壓力,但其在特定場景的價值仍不可替代。這場持續演進的技術革命提醒我們:金融基礎設施的疊代不僅關乎效率提升,更需平衡技術創新與包容性發展的深層命題。

更多ATM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ATM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