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正值我國夏糧收購關鍵期,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第一仗」,今年小麥表現亮眼。截至6月10日,全國已收穫夏糧小麥2.6億畝,占播種面積的74.7%,其中河南、山東等主產區進度顯著加快。新麥品質優、價格穩中向好,政策托市與金融保障雙管齊下,為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注入強心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小麥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5年夏糧生產迎來開門紅,小麥作為夏糧核心品種,其產量占全年總產量的九成以上。全國各主產區通過推廣高產品種和技術優化顯著提升了種植效益。以河南省周口市為例,1100萬畝小麥實現顆粒歸倉,二等以上優質麥占比達85%,容重、籽粒飽滿度等指標均超常年水平。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當前新季小麥質量監測顯示優糧比例明顯提升,為市場化收購奠定了良好基礎。
歷經四年未觸發的最低收購價政策於2025年在河南省重新啟用。6月7日起,符合條件地區按國標三等1.19元/斤的標準開展收儲,較2020年提高0.07元/斤。政策實施後,河南多地基層售糧價格回升至1.18-1.2元/斤,企業到廠價達1.22-1.23元/斤,有效緩解了集中上市期的市場波動。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既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也通過穩定收購主體預期,帶動加工、貿易企業加大採購力度。
當前小麥市場價格回升受益於多因素共振。一方面,玉米行情持續走高,華北地區收購價突破1.23元/斤,在河南部分區域已超過小麥價格,飼用替代效應顯著增強;另一方面,政策性收儲與市場化收購同步發力,截至6月上旬全國累計收購超1700萬噸,預計全年收購量將達8500萬噸以上。從供需結構看,優質麥需求旺盛,加工企業通過24小時作業加速採購,進一步鞏固了小麥在糧食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為確保「有人收糧、有錢收糧」,金融機構強化資金供給。農業發展銀行提前布局,向河南投放500億元夏糧收購專項信貸資金,並通過綠色通道實現3小時內完成最低收購價貸款審批。地方農信機構如新鄉市分行已發放近2億元貸款支持企業鋪底收儲,同時推廣線上結算工具提升效率。截至6月,全國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相關貸款超15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0%,為收購高峰期提供了充足「彈藥」。
總結
2025年小麥產業展現出政策調控精準發力、市場機制有效運轉的積極態勢。從產量質量雙優到托市預案重啟,再到金融保障體系完善,全鏈條協同確保了農民收益和糧食安全底線。隨著夏收進度過半,後續需持續關注區域價差調整及國際糧價傳導影響,進一步鞏固小麥作為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戰略作用。
更多小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